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

作品数:171被引量:18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费凌婕罗秋薄国旗范晓明李智文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伊斯兰教红学元代华俄道胜银行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度重点研究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向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衡水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臧明 
西汉中期之后,外戚王氏擅政,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为了打击王氏,匡正君王的得失,缓和社会矛盾,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先秦诸家之典籍,并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进而结合西汉时期所...
关键词:刘向 董仲舒 阴阳五行 灾异 天人感应 
张彝与北魏社会变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32-34,共3页李俊生 
河北省邢台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XTSK14089)
张彝是北魏名臣,作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为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政策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因经常出使巡检地方,办事雷厉风行,而声名远播。他在担任秦州刺史期间,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张彝 巡察 北魏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科技衰落原因再思考——元代及邢州学派科技发展与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7,共3页藏明 
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元代的科技成就达到了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最高峰。而邢州学派在元代科技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该学派科技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既可以对元代科技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又可以挖...
关键词:科技 元代 邢州学派 李约瑟难题网络经济 物联网 电子商务 
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演变被引量:1
《前沿》2013年第9期69-71,共3页赵立伟 
已经有诸多学者提出要建立中国的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体系,那么过去中国有没有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具体演变发展状况如何?本文认为,在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上,我们不仅有产业安全相关法律制度,而且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只...
关键词:产业安全法 历史演变 体系化 
邢州改制顺德路考
《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5-6,16,共3页葛仁考 
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元代河北名人刘秉忠研究.课题编号:201103061
金元更替时期,受丙申分封、壬子分封等蒙古分封制度和忽必烈行使汉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邢州及其附近的洺、磁、威等州行政变迁极为复杂,再加上由州升路,出现顺德路和广平路的建制,造成分分合合局面的几度出现。置身于蒙元王朝对中原地...
关键词:蒙元初期 邢州 顺德路 
燕赵鄗之战及其社会影响
《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7-9,共3页王秀彦 
战国后期,发生在燕、赵两国之间的鄗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次战争在历史文献中着墨不多,故而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其影响却是不能忽略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将其放到特定历史背景下加以审视,更能彰显它的社会影响和历史...
关键词:战国    
红学历程述略被引量:3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44-58,共15页乔福锦 
从历史、文化、学术三个维度综合观察,二百余年的红学历程,可分为"旧红学""新红学"与"当代红学"三个时期。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各个时期之红学,均显示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三个时期持续演进,记录着取得成就及付出代价的历史,也留下学科自...
关键词:红楼梦 红学 学术史 
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建档归宗”之作——高淮生教授《红学学案》读后感被引量:9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4-17,共4页乔福锦 
2013年2月出版的《红学学案》,以"具有突出学术个性和学术贡献之学人"为入选对象,以"新时期小说批评"为选题角度,不仅为百年红学案卷的"建档归宗"开创出先例,也为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红学研究积聚起学术能量,理应得到学界的肯定与...
关键词:《红学学案》 红学家 学科重建 学术转型 建档归宗 
网络伪舆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5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年第6期42-43,共2页李兰玉 
当前网络伪舆情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网络的隐匿性及社会管理部门的缺位;网民的自律性差及社会新矛盾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加强网民自律,实行网络实名制;形成联动机制,及时规范网络伪舆情;用足用好法律武器;保持信息的公开畅通等途...
关键词:网络伪舆情 成因 对策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再思考被引量:7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年第6期23-24,共2页罗梅 刘建芹 
邢台学院2012教改项目:大学生"隐性逃课"与学风建设研究(JGZ12002)
"隐性逃课"在大学课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很多,但授课教师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减少此现象的发生,需从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责任感和提升其人格魅力着手。
关键词:大学生 隐形逃课 老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