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加缪小说绘画摄影马尔罗更多>>
发文期刊:《法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国外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典名篇汉法笔译教学模式探究——以《论语》为例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吕如羽 范馨木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古典名篇汉法笔译教学”(JYXM2024053)成果。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古典名篇为教学素材进行笔译教学,可引导学生一方面在比较的语境中深入体察中国语言文学特点和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深刻分析中华文化外译的具体情境和目的,灵活把握对源本...
关键词:课程思政 汉法笔译教学 《论语》 
论普鲁斯特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的融合被引量: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143-151,共9页刘海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国小说建构与绘画美学交汇史”(11CWW019)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不计其数的视觉意象和造型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建构小说场景和表达生命感知,绘画、建筑、摄影、服饰等艺术符号都具有重要的隐喻功能和启示意义,其中对图像艺术的参照成为叙述者追寻逝去时光、探寻人生历...
关键词:普鲁斯特 视觉记忆 摄影机制 绘画参照 艺术隐喻 
无我之境与艺术之境——论福楼拜小说的客观化叙述和视觉性风格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19年第1期35-43,157,共10页刘海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国小说建构与绘画美学交汇史"(项目编号:11CWW019)的阶段性成果
福楼拜格外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文体美,他引领的文学现代性转向与19世纪法国现代绘画艺术自主性的确立齐头并进,其小说叙述的客观性、展示性、描述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他对摄影美学的参照以及与印象主义绘画美学的共鸣。本文针对福楼拜...
关键词:福楼拜 客观性 现代性 绘画 摄影 
论莫迪亚诺小说的诗性叙事被引量:4
《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3期117-124,共8页刘海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572)成果
莫迪亚诺的小说创作聚焦二战阴影下人类生存的困境和命运,演绎与诠释了记忆、身份、寻根等存在命题,体现了对个体生命情感和大众精神诉求的深切观照。他缔造了诗意化、象征化的叙述空间,客观意象、人物虚构与文化符码被赋予伦理色彩和...
关键词:莫迪亚诺 历史 想象 艺术 诗性 
人生、自然与历史的多折画——论克洛德·西蒙的新小说创作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4期101-108,共8页刘海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57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WW019)的资助
基于对欧洲文化境况的忧虑,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坚持从艺术的视角来感悟历史事态与生命意蕴。本文聚焦其小说创作,从主题、叙事和语义三个角度探讨西蒙对人生、时间和历史的终极关怀和反思,他以悲悯的眼光演绎了大众生存境遇的不确定...
关键词:克洛德·西蒙 历史 绘画美学 互文性 
朝向地中海的书写:当代法国作家的阿尔及利亚乡愁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魏柯玲 
有着漫长殖民历史的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关系难分难解,在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生平和作品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重要作家阿尔贝·加缪、埃莱娜·西克苏和雅克·德里达便在写作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这归不得的故乡遥遥...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 加缪 西克苏 德里达 书写 
关注差异 建模导学——谈合作学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第12期122-125,共4页刘海清 
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利用学生差异,实施建模导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模式、流程和详细方法步骤,并且总结了实施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意...
关键词:外语教学 合作学习 模式 方法 
人·自然·上帝——论加缪作品的“沉默”空间被引量:1
《法国研究》2010年第4期35-39,34,共6页刘海清 
加缪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缔造了一个"沉默"的世界,由此演绎了荒诞与反荒诞的人生哲学。"沉默"并非意味着被动、封闭的缄默,而是洞开了一个自动、开放、对话与反思交织的多维空间,为创造爱与光明的世界提供了给养。透过母与子、自然与人、...
关键词:沉默  自然 上帝 
《第一个人》:加缪的阿尔及利亚自传被引量:3
《法国研究》2010年第4期40-43,共4页魏柯玲 
加缪的未竟之作以自传的方式追述自己在阿尔及利亚度过的少年时光,但作品更以片断、多重、饱含情感的写作编织出个体、家族、人种在这块土地上流浪与离散的历史及种种景象。这不仅是个人的自传,更多的是关于这个国度的自传。法语在此成...
关键词:加缪 自传 阿尔及利亚 法语书写 
人类命运的奏鸣曲——论马尔罗小说的音乐性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第2期5-7,14,共4页刘海清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法国文学的跨艺术建构史"(10XNB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马尔罗认为音乐是最神奇的驱逐荒诞的力量,他将"写作的想象"比作音乐家谱写乐谱或者音乐演奏的过程。马尔罗小说创造了类似于音乐共鸣的结构和形式,其音乐性不仅体现在多声部人物思想之间的类似性和对立性,而...
关键词:马尔罗 人类的状况 复调主义 音乐共鸣 叙述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