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49被引量:24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蒙长江蔡春浩黄瑞王岚马太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工作大学生毛泽东心理学终极关怀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华文化论坛》《税务与经济》《毛泽东思想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分析被引量:6
《社会工作》2013年第1期65-70,153,共6页严樨 
201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ZST12-44;2012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2SZYQN86
本文对我国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进行分析,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较为适切的理论视角。探讨了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的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框架和生活模型分析逻辑,介绍两种主要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即非正式社会支...
关键词:灾害社会工作 民族社会工作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美国夏令营的交互式小组工作模式研究——以纽约州A营地为例被引量:2
《社会工作》2012年第7期66-70,50,共6页严樨 
2011年度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编号2011-74)资助
本文研究对象为美国一所历史最悠久的夏令营,通过历时11周的跨文化行动研究,分析了夏令营中的小组结构,并对传统营运用的交互式小组工作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过程分析。从组员与小组的关系、组员个人成长、小组结构、小组工作者与机构特征...
关键词:夏令营 交互式小组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美国社会工作 
名的消解——名的文化心理动力功能弱化分析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6期25-29,共5页袁阳 
由于儒家所高扬的名本身存在着终极价值的非本体性、超越精神的非纯粹性、不朽境界的虚玄性三大缺陷,使名在价值意义层面上未能避免来自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消解,其文化心理动力功能也因此而受到弱化。
关键词: 文化心理动力功能 消解 终极价值 超越精神 
孝文化促进代际和谐——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1期53-56,共4页蒙长江 
2005年西南民族大学选定的四川省"五个一"推荐课题
中国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以代际和谐为核心的体现个人、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尊敬、关爱、帮助、赡养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资源在当代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对促进代际和谐仍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当前四川已步入老龄大省为背景,...
关键词:孝文化资源 代际和谐 
上市公司区域差异效应分析被引量:2
《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钟海燕 郑长德 
东中西三大地带上市公司之间的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会大大加强。
关键词:上市公司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伦理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98-102,共5页段吉福 王刚 吴容 潘树章 
四川省"五个一工程"2005年理论文章重点课题;2004年西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伦理研究及其意义"的课题成果;由段吉福执笔完成。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解释性概念,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社会转型”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的历史性跃迁。在“社会转型”的理论视阈中,作者认为,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的主要表现形...
关键词:社会转型 制度 制度伦理 公正 平等 自由 民主 
名的高扬——儒家终极关怀与名的文化心理动力功能被引量:5
《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袁阳 
儒家将名与终极关怀相连接,使原本作为事物指称和符号的名高扬为中国文化的价值主体和生命超越的终极目标。而对不朽荣名的向往与追求,则成为了中国人心理的厚重情结和行为的主要动力,由此铸就了名的文化心理动力功能。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文化心理动力功能 
福利经济学:最具伦理意蕴的经济学说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62-167,共6页余仕麟 
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不能截然分开。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新旧福利经济学,其伦理源泉直接来自于功利主义理论。同时也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判断性质而显示出浓烈的伦理意蕴。福利经济学虽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社会...
关键词:经济学 社会福利 伦理 
毛泽东的民族思想研究被引量: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16-19,共4页洪鉴 
毛泽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把它提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攸关的高度。毛泽东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民族思想和理论观点,在消除民族隔阂,实现各民族紧密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慎重稳妥地进行民主改...
关键词:毛泽东 民族思想 团结 进步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被引量: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0期218-221,共4页贾秀兰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和合文化 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