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阳

作品数:19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华文化复兴文化文化社会学文化模式文化复兴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民族论坛》《社会心理科学》《青海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空间之宗教表达——基于玉树志愿者营地宗教冲突的观察
《民族论坛》2018年第3期23-30,共8页毕文章 袁阳 
不同宗教在微空间内的信仰表达可能会产生冲突,宗教本身的性质、宗教表达无意识等为其基本原因。微空间之外,是宗教管治下的无神化的公共空间。尽可能保持宗教表达的独立空间,有效沟通增加相互理解和尊重,允许宗教以合适的方式进入公共...
关键词:微空间 公共空间 宗教表达 无神化 
中华文化当代复兴的目标与价值取向思考被引量:2
《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5期125-132,共8页袁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华文化复兴的路向选择与整合研究"(13XKS016)
中华文化当代复兴的目标,是建构能够化解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基本文化问题,满足现实社会生活多方面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符合文化模式评价和选择标准的功能先进型、功能健康型、功能适时型文化。具体落实为针对时代差问题,建...
关键词:中华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目标 文化价值取向 
中华文化复兴问题思考之文化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3期206-206,共1页袁阳 
文化差异的存在提示了多种文化模式的存在,在文化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背景下,从文化建构中人的能动性角度。从追求文化进步或文化复兴的角度,对文化模式的自觉选择和建构非常必要。选择与比较相关联,这就涉及不同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文化模式 文化复兴 中华 文化价值 全球化背景 文化差异 文化传播 文化建构 
中华文化复兴问题思考之文化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被引量:2
《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116-123,共8页袁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华文化复兴的路向选择与整合研究"(13XKS016);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点建设项目(2011XWD-S1204)
文化差异的存在提示了多种文化模式的存在,在文化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背景下,从文化建构中人的能动性角度,从追求文化进步或文化复兴的角度,对文化模式的自觉选择和建构非常必要。选择与比较相关联,这就涉及到不同的文化模式之...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模式 评价性比较 
二重合理性背景下的交互理性构建:社会组织行动理性的重构探讨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涂开均 袁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藏传佛教的社会构成及其发展态势"(项目编号:12JJD73001);西南民族大学重点创新型科研项目"四川省藏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项目编号:CX2014SZ22)
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视域下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它既非如市场主体那样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像政府那样以强制手段来行使职能,而是以志愿精神为指导内化自身。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角色出现的社会组织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必首先是...
关键词:社会组织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交互理性 功能整合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工作新模式被引量:1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6-9,共4页严宪 袁阳 
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2014SZ23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学习需求、管理制度、教学方法都影响着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效果。高校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整体教育水平下降等困境。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
关键词:社会工作 高校教学 参与式发展 
多元社会视角下的民族高校学生工作
《教育文化论坛》2014年第4期95-99,共5页严宪 袁阳 
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2014SZ23)
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并不能很好的指导新时期复杂多变的民族高校学生工作,往往将少数民族群体置于一个特殊状态下进行考量。而过分的区别对待非但无助于该群体当前正常参与集体学习生活,反倒容易催生民族主义意识和情绪。基于社会工作助...
关键词:社会工作 民族高校 学生工作 
多元力量介入下地震灾区失学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被引量:1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1-4,共4页严宪 袁阳 
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2014SZ23
频发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伤害。一方面考验着国家的赈灾救灾应急体系,另一方面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针对受灾人民的心理康复和社工服务工作也考验着广大的NGO组织。笔者认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相关各方立体配合,协调调动多方资...
关键词:地震灾区 青少年社会工作 多元力量 
女同性恋“T”角色的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成都市女同性恋调查结果被引量:1
《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第5期29-35,共7页严宪 宣宝 袁阳 
以往关于同性恋的研究大部分是以男同性恋者为研究对象,样本很少涉及女同性恋者,现有有关研究大多也将整个女同性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但实际上在女同性恋的生活中,有"T、P"(类似异性恋男-女结构)的普遍角色分工。"T"角色在社会公众的...
关键词:女同性恋者 T角色 身份认同 亚文化 
地震灾区失学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如何开展
《中国社会工作》2014年第12期23-24,共2页严宪 袁阳 
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CX2014SZ25)
四川省近几年接连发生地震灾害,在校青少年大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和逃学情况,因此灾后工作中,帮助在校青少年群体恢复正常而有序的学习生活,就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在校青少年 服务 失学 灾区 厌学情绪 青少年群体 地震灾害 学习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