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401被引量:77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王小莘魏达纯张青松王秀玲刘莉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散文用韵韵部小说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辰河目连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杳文访谈录
《文化遗产》2021年第4期152-158,I0002,I0003,共9页唐柳琦 
谢杳文,男,汉族,1941年4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国家二级演员。1957年进溆浦辰河戏剧团学艺,师从杨仕济,初学老生,后改小生。1989年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促进基金会赞助并实施的"中国辰河高腔目连戏"录像演出,演主角傅罗卜,受到...
关键词:目连戏 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传承人 辰河戏 辰河高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溆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诗词用韵看长株潭小片入声的演变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年第1期55-65,共11页田范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湘方言历史语音演变研究”(19FYYB041)阶段成果
学界一般认为湘方言长株潭小片的入声调,是入声塞音韵尾脱落后独立成调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明清时期湘地诗词用韵考察及其他文献考证,收集到大量入声与去声相混的例证,结合现代长沙等地入声的异读,提出长株潭的入声约在明代中、晚期与...
关键词:长株潭小片 去、入相混 入声的层次 
平淡叙事下的情感迸泄——从叙事学角度浅论《树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10期138-140,共3页麦子珩 
阿城小说《树王》采用的是平淡的叙事风格,其中通过身份构建后的第一人称视角与作者采用的顺序叙事对于此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平淡叙事风格下的情感迸泄有着含蓄而深刻的情感张力,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叙事风格的构造,...
关键词:《树王》 平淡叙事风格 第一人称视角 顺序叙事 情感迸泄 
列昂节夫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36-140,共5页周婷婷 杨道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母语非汉语藏族中小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研究”(17BMZ073)的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AHA120009)子课题“语文教育观研究”的研究成果;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师院校中文系必须注重学生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研究”(2014B012)的研究成果
列昂节夫心理学主张以"活动"为中心范畴学说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其学说不仅在苏联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语文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将列昂节夫心理学的"活动"中心范畴学说科学地运用于语文教育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
关键词:列昂节夫心理学 语文教育 挖掘智慧潜力 塑造团体精神 施行审美教育 达到高标要求 
淮北老侉头
《岭南音乐》2018年第2期34-34,共1页丁纯 
淮北大平原
《岭南音乐》2017年第6期48-48,共1页丁纯 
关键词:大平原 
关于“文学性”的“内在批评”——试析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评与超越
《艺术科技》2016年第8期202-,212,共2页梁楚楚 
巴赫金在《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指出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诸多缺陷,对它的"文学性"进行了"内在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自己文艺观念。本文主要总结巴赫金对形式主义总的批评态度、方法,并重点分析他对陌生化理论的"内在批评",进而...
关键词:巴赫金 形式主义 “文学性” “内在批评” 陌生化理论 
三苏的神祗崇拜
《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6期57-61,95,共6页许外芳 张睿 
三苏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三苏笔下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神祗,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北宋民俗资料。三苏的诗文,已成为重要的宗教文学作品。三苏祭拜之处,已是或将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目前对三苏笔下的神祗研究...
关键词:宋代文学 三苏 民俗 神祗 
《全宋文》铭文重收指误和漏收补遗被引量:1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9-123,共5页许外芳 
2009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历代铭文小品研究(09J-15)
《全宋文》收录的一些铭文出现于不同的作者名下,本文对此略作考订,并辑录了几篇佚文。
关键词:宋朝 铭文 
粤语与壮语中的“V+‘要’义虚成分”格式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62-66,共5页陈卫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YY008)
粤语与壮语中都有"V+‘要’义虚成分"格式,粤语中为"V取"格式,壮语中为"V au1"格式。粤语与壮语中的‘要’义虚成分都粘附于单音节的动作行为动词之后,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且"V+‘要’义虚成分"格式的分布完全相同,其语法意义都用以强调...
关键词:粤语 壮语 虚成分 底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