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法商学院

作品数:172被引量:2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崔聪聪农荣芬石林赵小军黄凯伟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党内民主马克思主义未成年人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代官民的互爱
《传承》2008年第4期82-83,共2页付开镜 
汉代官民互爱的前提是官员爱民。官爱民引起民爱官,再引起政府对民爱之官进行奖励,从而形成了官民互爱的三个环节。汉代官员互爱成为此后朝代效法的示范。这种官民互爱关系,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还有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代 官员爱民 官民互爱 
石牌律——瑶族习惯法探析被引量:1
《传承》2008年第4期106-107,共2页刘坚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的石牌律——习惯法体现在村规民约及其宗教形式中,并在调整瑶民的文化生活、人身财产关系、刑事习惯等方面,起着规范瑶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关键词:瑶族 石牌律 习惯法 
孙中山民族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国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21-24,41,共5页何平 徐小青 
孙中山对民族形成和区分的自然力理论,奠定了其民族主义观的基础。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有着对朱元璋民族主义观的承继,又因国情的变化而有所扬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有着动态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着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根据时局...
关键词:孙中山 民族主义 中国国情 
马克思评论中国近代社会的“世界历史”视野与方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李志峰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06CKS001)
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之后对中国近代社会有过一些直接的评论。发表这些评论的思想工具正是马克思当时业已形成的唯物史观,尤其是"世界历史"思想。梳理马克思从"世界历史"思想出发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所作出的基本结论,对于现代中国选择应对...
关键词:马克思 近代中国 “世界历史”思想 
汉末三国初期“臣亦择君”论被引量:1
《理论界》2008年第4期122-125,共4页付开镜 
汉末三国初期"臣亦择君"是社会政治的产物。当时有为者具有主动择君、征辟、被迫出仕、待机出山、投降、轻易更主、数次更主、拥有"二主"等"臣亦择君"模式。"臣亦择君"受到人主用人观、功业观、择主判断力、汉天子的正统地位、地域(家乡...
关键词:择君 择君模式 用人观 
魏晋南北朝政府对官员的流徙惩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付开镜 
魏晋南北朝各国流徙其官员,多让其远离敌国之境。政府流徙其官员,并没有确定流徙的期限。官员在流徙过程中,常会受到赦宥。有些流徙者在流徙中为政府所杀。各朝政府在适当的时候,会起用被流者。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流徙 流徙期限 
关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几个重要性问题的认识
《特区经济》2008年第2期271-272,共2页纪明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在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广西西江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资助;批准号(05FJL010)
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等几个重要性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而成为制定县域经...
关键词:县域经济 新思路 发展模式 
刘备的出身与用人——兼对曹操、孙氏兄弟的出身与用人进行比较被引量:3
《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付开镜 闫永锋 
寒人出身的刘备与曹操、孙氏兄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刘备的用人方式因此与曹操有很大不同,而与孙氏兄弟只有某些相似之处。刘备在无任何政治优势的条件下,藉异姓兄弟而奠建功立业之初步根基,藉信义而得人才与民众的普遍拥护,藉真...
关键词:三国 刘备 曹操 孙权 孙策 
论法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08年第3期1-2,共2页卢明威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出发,结合高校法学专业的特点和现存问题,指出建设高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提出"双师型"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四种途径,明确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专业毕业生...
关键词:法律专业 双师型 教师队伍 
人格本位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探究被引量: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2期49-50,共2页余敢才 
高校学生人格冲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忧虑。以人格为本,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人格本位教育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新运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人格本位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四真” 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