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作品数:31被引量:25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王建中孙淑兰李忠林魏斌王秀芳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天麻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全膜覆盖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果树》《畜牧兽医杂志》《甘肃科技纵横》《现代农业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羊草的丰产栽培及利用技术被引量:4
《畜牧兽医杂志》2018年第2期81-82,84,共3页任晓慧 王健 麻小凤 
羊草耐践踏、耐放牧、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绵羊特别喜欢采食,可在我市舍饲养羊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羊草根茎穿透侵占能力很强,且能形成强大的根网,盘结固持土壤作用很大,还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为此,笔者通过多年...
关键词:羊草 种植 利用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2期77-77,79,共2页周娟 刘鸿燕 周高军 
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起垄铺膜、播种、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高效 栽培技术 
核桃品种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被引量:11
《北方果树》2010年第4期5-7,共3页牛亚胜 谢鸣 汪恒兴 朱忠 张瑞芳 辛俊峰 王秀芳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
关键词:核桃 黑斑病 抗性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27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第6期739-743,共5页刘广才 杨祁峰 李来祥 段禳全 朱永永 
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编号:甘农牧农[2007]64号)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
关键词: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增产效果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李来祥 刘广才 杨祁峰 赵小文 朱永永 
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甘农牧农[2007]64号)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流 沟播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被引量:97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第6期18-28,共11页刘广才 杨祁峰 李来祥 樊廷录 赵小文 朱永永 
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甘农牧农[2007]64号)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
关键词: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土壤水分 
发展天水市旱作农业的思路初探
《甘肃农业》2008年第6期31-31,共1页曹利民 
在分析了天水市旱作农业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天水旱作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关键词:旱作农业 发展 思路 
天水市甜、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2008年第4期94-94,共1页魏斌 
甜、糯玉米营养丰富,口感好,市场畅销,收入可观,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途径,近年在各地取得到大力发展。现将甜、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糯玉米 天水市 营养丰富 农民致富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被引量:11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李来祥 刘广才 李隆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项目(G19990117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450)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
关键词:小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相对贡献 
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被引量:4
《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第1期31-31,共1页周高军 周娟 陶志刚 
阐述了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控制对该区乃至全国的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该区条锈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抗条锈小麦品种的选育、抗条锈品种的合理利用、搞好生态防治、重视农业防治,减少发病条件、药剂防治仍应...
关键词:甘肃陇南 小麦条锈病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