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

作品数:360被引量:18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金玉甫侯瑞雪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博物馆甲骨文文化汉字青铜器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公晓川先生九旬寿庆,步其《感怀》原玉一首
《诗刊》2025年第3期193-193,共1页黄君 
胸存腹有七言联( 2023年)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黄君 
墨彩染中原·书韵颂华章——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河南入展作者作品选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5年第2期58-59,共2页王志立 
从旅游经济视角看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商界》2025年第1期38-39,共2页陈瑞华 
2021年,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文物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有关方面需充分注重博物馆文化产业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并根据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文化产业 经济视角 创新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策略 创造性转化 实际发展情况 精神文化生活 
蛇年说蛇 商周青铜器上的蛇纹
《大众考古》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杨涛(文/图) 
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汉字文化传播(陈展)”(项目编号:G19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甲骨文中,“蛇”字呈现为“■”(《甲骨文合集》672正),其字形“像蛇盘屈垂尾之形”;金文为“■”(《殷周金文集成》10159)、“■”(郑伯匜),承继甲骨文,但更为抽象和规范化。中国古代文献关于蛇的记载颇多,《史记•三皇本纪》中提到伏...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巴蛇食象 中国古代文献 甲骨文 人类始祖 《山海经》 伏羲氏 人首蛇身 
博物馆类公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
《财经界》2024年第30期126-128,共3页李梦菡 
博物馆类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质明显,整体运营流程相对简单。但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博物馆财务管理风险突出,已经成为阻碍其改革、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于博物馆类事业单位而言,其经营运作需要在国家财政资金拨付...
关键词:博物馆公益单位 财务风险因素 解决方案 对策措施 
中国文字博物馆藏东平陵鼎
《大众考古》2024年第10期45-47,共3页杨涛(文/图) 
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汉字文化传播(陈展)项目”(项目编号:G19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展览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7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有一件西汉铜鼎,鼎腹部有铭文“东平陵厨鼎”,故称东平陵鼎。整体呈扁球形,素身,遍布浅绿色铜锈。鼎口部微敛,沿内折作子母口,扁圆腹,腹部饰一周宽带弦纹,圜底,三足向内。鼎身圆环形双耳,盖有三环形钮柱,钮上有凸起乳...
关键词:东平陵 弦纹 圜底 圆环形 扁球形 铭文 西汉 
以学养书——当代书法创作之文化基础谈
《书画艺术》2024年第5期16-19,F0004,共5页王学岭 
学为知之所本,蓺为艺之所源。其于书艺,若土有厚德善载,亦如徵作流变声振。学之病,起自疵蒙谬累,学之成,寓于博悟真闻。学之道,在“问”、在“为”;故,应属意为先。学之恒,在“虚”、在“辨”;故,须奋笔其后。学之难,在“心”、在“器”...
关键词:当代书法创作 书艺 声振 
搭建汉字立体传播体系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探索
《殷都学刊》2024年第3期117-119,共3页段艳琴 陈瑞华 
构建良好的汉字传播体系是讲好汉字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于自身的职责,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受众需求,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以高质量的文化精品诠释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以观众听的进、看的...
关键词:汉字 文化传播 传播能力 
丁申阳书法作品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丁申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