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形象

作品数:133被引量:22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盛财管新福尹德翔蔡艳明柴丽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海外竹枝词”的南洋书写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3期105-117,共13页管新福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晚清报刊录载辞赋整理与研究”(20GZZD49)的研究成果
在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程中,西洋、东洋和南洋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西洋和东洋相比,南洋却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场域。我们若要审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人域外书写的整体概貌,就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西洋和东洋两处。只有将西洋...
关键词:竹枝词 异国形象 欧美列强 清末民初 走向世界 文学审美 近代中国人 异国情调 
亚洲与欧洲互为“方法”的形象学研究如何可能?——《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评析
《学术评论》2022年第2期25-32,共8页郑奕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与传播理论新发展研究”(FJ2020MJDZ026);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西方传播思想史”(KCJS202009)。
一、形象学研究的“跨文化”问题尽管国内早已有不少学者从跨文化的角度介入形象学研究,但比较明确地将“比较文学形象学”与“跨文化形象学”做出区分的,却是中国学者周宁教授。如果说传统的比较文学形象学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
关键词:社会文化意义 旅行书写 跨文化形象学 异国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文学作品 多重维度 
徐訏《风萧萧》中的异国间谍形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26-32,共7页金安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项目:16BZW13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号:16ZDA191)阶段性成果
徐訏的《风萧萧》中出现了两位栩栩如生的异国间谍形象——日本间谍宫间美子和美国间谍梅瀛子。宫间美子幻化为蛇的意象,其隐喻与抗战时期中国人对日本间谍的社会集体想象相契合,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他者"形象;而美国间谍梅瀛子却是一个...
关键词:《风萧萧》 间谍 异国形象 社会集体想象物 
同情之理解:“汉学主义”与华裔学者的身份焦虑被引量:3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29-32,共4页任增强 
汉学主义"在广泛的争议中有一个自我不断修正的进程。早期的所谓"汉学主义",问题症结有两点:第一,将赛义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平行移植于汉学研究领域,其间的不适性在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提出是基于西方学术对伊斯兰世界的研究,汉...
关键词:汉学研究 华裔学者 身份焦虑 赛义德 异国形象 伊斯兰世界 形象学 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 中国古代文论 
晚清首次旅西官员海外游记中的德国叙事——以《乘槎笔记》和《航海述奇》为例
《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第3期71-78,共8页张宗蓝 
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代号:B16-0102-14-11)
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大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与此同时,晚清时期也是新时代黎明前的黑暗,一批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尝试借鉴西方国家治国安邦之策和科技文明之光用以照亮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晚清出使大臣和旅德的文人志士...
关键词:海外游记 异国形象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马六明
《美术文献》2006年第1期3-7,共5页
马六明集评马六明英俊的异国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有时可以使他的表演显得有些自恋或自我放纵。然而,由于马六明的身体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他的存在以及在他那张架在男人身体上的化成女妆的面孔中,隐藏着一种周围的磁...
关键词:异国形象 表演 视觉效果 身体 非真实 观众 行为 作品 存在 磁场 
清末《求是报》中的法国被引量:1
《法国研究》2000年第2期196-205,共10页李本川 
关键词:清末 异国形象 知识界 新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