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

作品数:716被引量:3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忠义张晓翔郑伟宏汤铭钧曾昭式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印度逻辑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陈那推理理论的形式主义理解及其局限
《思想与文化》2016年第2期-,共15页黄翔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科学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1BZX0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项目编号:13&ZD068)阶段性成果
形式主义理解方式将推理的规范性还原为与内容无关的形式逻辑规范.以这种方式来研究陈那的推理理论,虽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中一些技术性问题,但也有其局限性.很多学者着眼于比较判断陈那推理理论和三段论,而忽视了该理论中的论辩背景和...
关键词:陈那 印度逻辑 因明 推理 论辩 
因明、印度逻辑与佛教逻辑之关系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Z期185-185,共1页刀吉仁青 
因明作为五明之一,属于印度逻辑中的一部分,而同时,因明一词同样也包含着浓浓的佛教色彩,因此可以说,它也属于佛教逻辑中的一种,但总的来说,因明却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佛教。文章主要论述的便是有关因明、印度逻辑与佛教逻辑之间的关系的...
关键词:因明 印度逻辑 佛教逻辑 
论因明、印度逻辑与佛教逻辑之关系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99-102,共4页张瑾 刘邦凡 魏玮 
"因明"概念具有浓厚的汉传佛教色彩,但并不完全是佛教逻辑的代名词。因明和正理这两个词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教派特色,因明与正理都是印度逻辑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印度文化特征:以量论为认识论基础,以追求正确知识为目的。研究因明应...
关键词:因明 印度逻辑 佛教逻辑 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 
怀念虞愚先生
《法音》1990年第11期32-33,共2页刘培育 
今年7月28日是虞愚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它勾起了我对这位前辈的无限怀念.一年前,当虞愚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时,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撰写了他的生平.今天,我把这篇追述先生生平的文字发表出来,以此作为我对他的纪念.
关键词:虞愚 因明学 印度逻辑 唯识学 中国名学 中国佛教文化 欧阳竟无 汉传因明 慈恩宗 汉藏教理院 
佛教哲学与精神文明
《佛教文化》1990年第2期2-7,共6页巫白慧 
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弘扬佛教文化之精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指示精神,于今春发起举办“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得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赐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表...
关键词: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文化 印度逻辑 因明学 赵朴初 龙树 陈那 理门 法称 三千大千世界 
沉痛悼念虞愚先生
《五台山研究》1989年第3期5-6,共2页
我国著名的因明学家、诗人和书法家虞愚教授因病久治无效,于1989年7月28日在厦门逝世,享年80岁。他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历史系、厦大海...
关键词:虞愚 因明学 中国逻辑史研究 厦门大学哲学系 印度逻辑 唯识学 兼职教授 闽南佛学院 五台山研究 中国文化书院 
因明三支作法的逻辑性质被引量:2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7-12,24,共7页宋立道 
印度逻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所谓古因明阶段(始于公元前三世纪),新因明阶段,又称佛教逻辑阶段(始于公元六世纪)及新正理时代(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逻辑随佛教文化输入我国,分别于七世纪由佛教学者玄奘引入我国汉族地区,于十一世...
关键词:三支作法 因明研究 印度逻辑 佛教逻辑 佛教学者 喻依 宗异品 异品遍无性 正理论 逻辑错误 
中国逻辑史上没有逻辑变项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29-33,共5页张忠义 赖奕樵 
只承认有西方逻辑和印度逻辑(因明学)的历史已告结束,连日本专家加地伸行和末木刚博等都肯定了中国人有逻辑学。但是人们认为中国逻辑史上没有逻辑变项。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 变项 印度逻辑 西方逻辑 日本专家 因明学 逻辑学 中国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