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盗汗

作品数:49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姚丹欧阳碧霞杨清芬陶劲邹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广州市胸科医院唐山肽景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大家健康》《中国民间疗法》《中华养生保健》《华夏医药》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阴虚盗汗,喝当归六黄汤
《家庭医生》2025年第1期33-33,共1页利悠煊 
出处出自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治盗汗之圣药也”。方解当归、生地、熟地为君药,能入肝肾、滋阴血,黄连、黄芩、黄柏泻火除烦,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全方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
关键词:金元四大医家 固表止汗 《兰室秘藏》 李东垣 泻火除烦 滋阴泻火 当归六黄汤 
《穴性赋》中“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以太溪、阴郄)”之原理浅析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15期4-7,共4页李迎恺 李国徽 郑云雪 杨华栋 何莉 李婷婷 
银川市科技创新重大重点专项(2021-SF-00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EG03036)。
盗汗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多汗症”,涉及内分泌、结核、肿瘤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疾病。针灸治疗盗汗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优势明显。该文基于《穴性赋》“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以太溪、阴郄)”,分析盗汗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并从穴...
关键词:《穴性赋》 盗汗 间使 太溪 阴郄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阴虚盗汗的效果及复发率评价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3年第11期171-173,共3页许亚红 
评价当归六黄汤加减方治疗阴虚盗汗患者的疗效与复发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04月~2022年04月收治的42例阴虚盗汗者为样本,随机分组,研究组当归六黄汤治疗,对照组谷维素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疗效为95.24%,较对...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 阴虚盗汗 效果 复发率 
阴虚盗汗治疗中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0年第11期244-245,共2页沈利安 
评价在阴虚盗汗中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法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诊室治疗及会诊的66例阴虚盗汗症患者展开研究,依据看病时间划分为西药组(n=33),中药组(n=33)。西药组应用常规西药予以诊治:谷维素片,中...
关键词:阴虚盗汗 当归六黄汤加减法 出汗症状 
阴虚盗汗治疗中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心理月刊》2020年第16期171-171,共1页胡锐德 
目的评价在阴虚盗汗中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法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本诊室会诊的66例阴虚盗汗症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单一组(n=33)和治疗组(n=33)。单一组应用常规西药予以诊治(谷维素片),治...
关键词:阴虚盗汗 当归六黄汤加减法 出汗症状 
清骨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中风阴虚盗汗疗效观察被引量:1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7期758-759,共2页曾令先 陈润林 
目的:观察清骨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中风阴虚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清骨散加减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显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骨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中风阴虚...
关键词:中风 阴虚盗汗 清骨散加减 针刺 对照治疗观察 
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探微被引量: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第12期1665-1666,共2页邱敏 邹文娟 陶劲 曾定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47号]
针对历代医家以"阴虚盗汗"作为《兰室秘藏》所载"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的论述提出商榷,以阴虚内热非自汗、盗汗之惟一病机,当归六黄汤非仅治盗汗证为论点,通过详细分析《兰室秘藏》《脾胃论》所载"当归六黄汤"相关条文原意,探求李东垣立...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阴虚盗汗 湿热阴伤 中医病机 
解读《神农本草经》——柏实
《益寿宝典》2017年第28期41-41,共1页钟耀欣 
【原文】柏实,昧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译文】柏实,味甘,性平。主治受外来惊吓而恐惧,心悸动;使五脏充实,补益心气,能消除风湿痹证。长期服用能使人面色润泽艳美,听觉灵...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 阴虚盗汗 
如何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
《东方药膳》2017年第5期64-64,共1页福如海 
中药不良反应屡见报端。多了解中医用药的知识,有助于把中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辨证用药 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趋严重。如疮疡日久、淋证、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阴虚盗...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 中医用药 辨证用药 药不对证 辨证有误 阴阳偏盛 失血病人 阴虚盗汗 
盗汗
《大家健康》2017年第1期46-46,共1页林伟 
方一 黑豆9克,黄芪6克,浮小麦3克,加水煎汤服用。可治疗小儿自汗、盗汗。方二 黑豆衣10克麦10克,加水煎汤服用。可治疗肾阴虚盗汗。
关键词:阴虚盗汗 煎汤服用 浮小麦 黑豆 治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