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气血失调

作品数:30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少珍林蓉马云枝王维杰宋钦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威仕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健康月刊》《自我保健》《上海针灸杂志》《抗癌之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热,如何选用中成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年第7期34-37,共4页程立国 刘倩 司振阳 杨春霞(整理) 
人体热证的原因主要是外感温热湿气、六淫入里化热、情志过极化火、阳盛所生内火及饮食失调化火等.温、热、火三者本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热多属外感,如风热、暑热、湿热;而火多数内伤,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
关键词:中成药 阴阳气血失调 清热 外感温热 饮食失调 肝火亢盛 心火上炎 
治疗更年期抑郁焦虑症验方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第7期74-74,共1页宋建玲 肖园花 
更年期抑郁焦虑症是门诊常见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急躁易怒、燥热汗出、头晕头痛、入睡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抑郁焦虑症 药物治疗 更年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验方 阴阳气血失调 丹栀逍遥散 常见疾病 
文化养生
《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6期37-37,共1页刘明泉 
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记录了一个诗歌疗法的文化养生案例。说是杜甫的好朋友郑少文妻患了“情志病”,老杜便让她反复吟诵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不久其病情便逐渐好转了。所谓“情志病”,是中医理论认定的因七情而致...
关键词:文化养生 阴阳气血失调 诗歌疗法 中医理论 情志病 杜甫 
《清宫医案》:善用下法 邪祛正安
《保健与生活》2015年第11期46-46,共1页张京春 
清宫泻法医案 泻下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的理论立法,属于中医学八法之一。泻下法具有通大便,荡积滞,泻实热,攻逐水饮、寒积、虫积、瘀血等作用,可治疗里实证、实邪内闭、阴阳气血失调。
关键词:泻下法 医案 清宫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气血失调 中医学 逐水饮 
中医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进展被引量:2
《世界中医药》2015年第A01期793-793,共1页宋钦 臧艳静(综述) 张宸豪(审校) 
中医学认为[1],脑卒中后抑郁(PSD)属中医“郁证”范畴,患者对发病后自我现状不满,如社交活动减少、交流障碍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致使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出现抑郁不畅、失眠、胸闷、气短等临床表现,患者久治不愈,由实转虚,由气及血,...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中医中药治疗 阴阳气血失调 社交活动 交流障碍 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 临床表现 
如何应对春天血压波动专家支招:疏肝养肝能控血压
《自我保健》2014年第3期36-37,共2页郭喜良 郑焱 李亚明 曹樟全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亚明教授介绍,高血压病中的血压升高情况,大部分相当于中医内科范畴的“眩晕病”。而中医一直都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之说。所谓“虚”,即包括气血不足、精血亏虚等。“痰...
关键词:血压波动 疏肝养肝 阴阳气血失调 专家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 
抑郁性神经症的中医辨治被引量:3
《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第3期39-40,共2页牛俐 杨照东 
抑郁性神经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病因是情志内伤,病理变化和心、肝、脾关系密切.多因思虑、悲哀、郁怒、忧愁太过,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抑郁性神经症 中医辨治 阴阳气血失调 肝失疏泄 情志内伤 病理变化 理气开郁 调畅气机 
现代抗癌中药高纯度保证高疗效
《抗癌之窗》2013年第5期44-44,共1页苏勐 
中医认为肿瘤属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失调,气血亏虚,在正虚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瘀、气、湿等病理因素日久积滞而成。传统中药治疗肿瘤重在全身整体调理,阴阳平衡、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用药的配伍必须依据四诊八纲、君臣佐使。而...
关键词:抗癌中药 疗效 纯度 阴阳气血失调 脏腑失调 气血亏虚 病理因素 中药治疗 
勤练太极拳通经又活络
《中华养生保健》2013年第6期64-65,共2页陈武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须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使气道结滞。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
关键词:通经活络 太极拳 阴阳气血失调 气道通畅 祖国医学 气机紊乱 内伤病 放松 
梁剑波郁证治验
《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41期20-20,共1页陈锐 
郁证的产生,总由七情所伤导致肝气郁结,心神失常,脾运失健,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五脏失养而诸症乃出。病变多涉及肝、心、脾三脏,从脏腑阴阳失衡进而演变出气、血、痰、食、湿、火"六郁"之证。在治疗上则应当分辨脏腑虚实。实证多见于郁...
关键词:郁证 梁剑波 阴阳气血失调 虚实夹杂证 治验 肝气郁结 脾运失健 阴阳失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