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心态

作品数:49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绪霞黄亚卓李红霞周相录肖烽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教资料》《文学教育》《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末明初胡奎隐逸心态探微
《文教资料》2023年第17期10-13,共4页吕亚蓓 
元末明初诗人胡奎的诗歌隐逸倾向突出,具体表现为追寻闲适生活、仰慕高人隐士、流露参禅抱道旨趣等三大主题。元末的战乱、明初的高压政治、友人的不幸遭遇以及隐逸风尚的盛行都对胡奎隐逸心态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奎诗歌中的隐...
关键词:元末明初 胡奎 隐逸心态 
古诗词“渔父”意象与文人隐逸心态探析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9期101-104,共4页王林瞄 
“渔父”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经典母题。从《诗经》中的匆匆一瞥,到被“钓于渭滨”的吕望予以神化,历经“庄屈”的形象定型,“渔父”在唐宋时期凝结为一个被文人用来映射隐逸思想的诗词载体。“渔”与“隐”的联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显著代表...
关键词:古诗词 渔父 意象 隐逸 
遗逸之辨:从吴之振种菜诗唱和看清初江南士人隐逸心态
《中国诗歌研究》2021年第2期158-170,共13页靳梓培 
种菜诗唱和是吴之振发起的一次隐逸诗唱和,汇聚了一批遗民和逸民诗人,多角度地折射了清初江南地区士人隐逸心态的复杂多维。从酬唱的整体基调来看,遗民和逸民诗人都在吴之振“志道之士”之名的感召下表达了以隐逸的贫贱来砥砺道德的人...
关键词:吴之振 酬唱诗 遗逸关系 隐逸文化 遗民心态 
龚贤隐逸心态及对其绘画的影响
《花溪》2021年第31期0073-0075,共3页杜若馨 
龚贤是明清之际杰出的绘画大师,其独特的画风与其隐逸心态密不可分。隐逸心态的产生和发展是他人生经历及境遇、佛道思想以及交游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这种心态对其绘画的构图、笔墨技法以及浑厚沉郁、秀气灵动的风格都产生了重大的影...
关键词:龚贤 绘画 隐逸心态 
明清易代时期的士人立场:李渔的隐逸心态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20年第6期50-54,共5页王委艳 
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古代白话小说‘东京(汴梁)叙事’的变迁研究”(2018BWX019)阶段性成果;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明清易代对于明代士人来说,既是一场政治鼎革,也是一场内心挣扎,摆在这些旧朝士人面前的道路并不多。隐逸、出仕、殉节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方式。李渔作为在明朝没有出仕的读书人,其在易代之际的选择耐人寻味,他既没有选择殉节,也没...
关键词:明清易代时期 李渔 隐逸心态 《连城璧》《十二楼》 
论元好问的隐逸心态及隐逸诗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75-79,共5页贾君琪 苗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15BZW021)。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无疑是儒家思想和积极入世精神占主导地位,但异族统治的艰难处境、兵戈不息的战乱环境、佛道思想的不断濡染等都是促使其隐逸心态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多有对古代及同时期隐者的歌吟...
关键词:元好问 隐逸 隐逸诗 
浅论《归田赋》与《闲居赋》中的隐逸心态
《戏剧之家》2018年第25期228-228,共1页王蓓蓓 
张衡《归田赋》与潘岳《闲居赋》同为描写田园隐居生活的作品,却表现出了不同的隐逸心态,这是由个人性格和社会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体现出不同时代士人心态的转变。
关键词:《归田赋》《闲居赋》 隐逸 
心隐于世 平淡天真——元钱选绘画作品心隐之研究被引量:1
《荣宝斋》2018年第2期6-73,共68页蒋雯 
道家思想注重自我文化修养和身心修养,这与老庄的"心斋""虚静"有关联。隐逸心态和身份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归隐方式。心隐,是达到最高境界的忘我,物我合一,浑然天成,追求精神高度自由。在宋元易祚后,钱选立志不仕元朝,在有着丰厚的人...
关键词:绘画作品 平淡天真 钱选 文化修养 道家思想 隐逸心态 物我合一 人文底蕴 
非高尚化的自我选择——论魏晋士人的隐逸心态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111-114,共4页李岸 
魏晋隐逸精神意蕴深长,影响深远。但魏晋士人的隐逸的心态实则为自我意识觉醒下的自我选择,带有"隐居以求志,去危以求其安"的色彩。后代士人对魏晋士人的隐逸增加了自己的发掘和阐释,一定程度上将其美化了。因此欲要探讨隐逸的内涵,还...
关键词:隐逸 魏晋 自我意识 
明初岭南诗派陶渊明接受初探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王征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批准号:12BZW014)的阶段性成果
岭南派文人在元代末期形成野性难驯的整体心态,很难适应明初洪武时期的酷政。他们对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具体表现在:诗人们隐逸心态的形成处处显出渊明痕迹;诗歌创作较多地运用陶诗意象及渊明故事;诗风也多显质朴平淡。
关键词:明初 岭南诗派 隐逸心态 陶渊明 接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