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作品数:30382被引量:43633H指数:8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孙毅汪少华贾春华谢世坚王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人性的呼唤: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中人物意象的隐喻含义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4期152-153,共2页胡丁文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在单线的叙事线索和夸张的人物形象中积淀和累聚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在电影意象与叙述结构中容纳着难以言尽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从人物意象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某种阐释,逐步呈现出潜隐的人性主题。文章认...
关键词:千与千寻 人物意象 隐喻含义 
浅析隐喻在英美文学评论中的启示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5期107-107,109,共2页刘静文 
文章中往往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隐喻,对于隐喻这种修辞手法来说,其在作为修辞手法之一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多种文化的思想和内涵。中英学习过程中,两种文化间较为深刻的共同点就是隐喻具备的主要功能,通过隐喻对共同点进行充...
关键词:隐喻 英美文学 评价 启示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4期181-181,183,共2页胡兆红 
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指的是一个词语同时有多种不同却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含义。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探讨,从而使我们对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一词多义 原型 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日语颜色词“青”的语义变化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4期187-188,共2页张连子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颜色词"青"都是一个很宽泛的颜色概念,这是因为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经过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使得"青"的语义范围被不断扩大,所触及的领域越来越远离原本的语义。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归纳...
关键词:颜色词  隐喻 
英汉隐喻关系对比分析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2期170-170,共1页阚海月 
隐喻这一语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国关于隐喻的研究颇多,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隐喻关系作出进一步研究。隐喻关系包括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从隐喻关系的视角,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揭示语言本质并分析其思...
关键词:对应关系 非对应关系 隐喻 
海南琼花的概念隐喻分析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1期175-176,共2页周燕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编号:HNSK(YB)19-55.
概念隐喻有助于认识抽象而复杂的人性,是充分揭示和阐述人物性格的核心机制。本文借助百花样态与海南杰出女性内核同质性呈现,赋予海南女性丰富意象。于此程度上,鲜花成为文本重要意象,荣升隐喻性符号加深文本指涉,通过对鲜花到海南女...
关键词:概念隐喻 女人如花 海南女性 
束缚、启迪与逃离——《简爱》中的疾病隐喻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1期131-133,共3页沈钦钦 任亮娥 莫亚萍 卢雪莲 宋张静 
2018年度绍兴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健康疾病隐喻研究》.
本文旨在从英语文学作品(以《简爱》为例)出发,探究疾病的隐喻的意义以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并对呼吁消除恶性疾病隐喻,改变大众对疾病的抵触态度。近年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方向逐渐从语言学转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疾病就是一个值得...
关键词:疾病 隐喻 《简·爱》 
试论绮霞的“出走”——摆脱女性“失语”困境的乌托邦构想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1期52-52,共1页张宝澜 
作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初期的作品,《绮霞》的写作构思与手法都具有浓厚的符号式隐喻意义。小说揭露新式家庭的旧式分工矛盾,以静态二元对立的女性叙述勾勒出绮霞成功出走的理想化结局,传达出女性自主意识与新社会分工的独特诉求。
关键词:凌淑华 女性主义 隐喻 二元对立 
Mother to Son篇章隐喻解析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8期184-186,共3页张婉晴 邵明阔 
兰斯顿·修斯诗歌善用隐喻说理,Mother to Son诗中借用隐喻讲述人生之路虽有困难波折,但要对生活保持希望。本文以在篇章隐喻理论基础上,对该诗围绕“Life for me aren’t been no crystal stair”根隐喻而展开的延伸式篇章认知模型与...
关键词:篇章隐喻 延伸式 连贯 
“把”一词多义的隐喻和转喻认知分析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9期180-181,共2页崔文彤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认知思维方式,文章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出发,分析实词“把”的一词多义现象,认为“把”从其动词基本义“握住”出发,语义指向的事物逐渐由具体向抽象发展,涉及到的认知域也逐渐从具体的行为活动...
关键词: 一词多义 隐喻 转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