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西北海域

作品数:19被引量:19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新军刘必林叶旭昌钱卫国田思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教育部更多>>
相关期刊:《科学养鱼》《渔业科学进展》《海洋科学进展》《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探捕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9-10月栖息地适宜指数研究被引量:30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74-80,共7页余为 陈新军 
国家863计划(2012AA092303);国家发改委产业化专项(2159999);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2231203900)资助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作为商业性捕捞的对象,准确预报中心渔场可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根据2003、2004年9~10月份期间我国鱿钓船在2°~24°N、57°~69°E海域的探捕数据,结合...
关键词:鸢乌贼 栖息地模型 环境因子 渔场 印度洋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角质颚长度分析被引量:33
《渔业科学进展》2010年第1期8-14,共7页刘必林 陈新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0876090);曙光计划跟踪项目(08GG14);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基金(SSC-07012);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10YZ127);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S30702)共同资助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渔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103个鸢乌贼角质颚和60枚耳石样本,分析了角质颚长度特征,并与鸢乌贼胴长、体重和日龄建立了关系。结果显示,角质颚长度与胴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体重呈极...
关键词:角质颚 耳石 鸢乌贼 印度洋西北海域 
采用耳石研究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的年龄、生长和种群结构被引量:39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206-212,共7页刘必林 陈新军 钟俊生 
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NCET-06-0437);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S307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A05)
利用2004—2005年中国鱿钓渔船资源探捕期间在印度洋西北部采集的104枚鸢乌贼Sthenoteuthisoualaniensis耳石样本,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鸢乌贼的生命周期约为1年,样本年龄为88-363 d,优势年龄组为180-270 d,占总体的81.3%。样本...
关键词:鸢乌贼 耳石 年龄和生长 印度洋西北海域 
印度洋鸢乌贼的加工利用被引量:3
《科学养鱼》2009年第6期69-70,共2页曲映红 陈新军 陈舜胜 
鸢乌贼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的赤道和亚热带海域,资源潜力很大。我国2003年9~11月首次利用光诱钓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进行了调查。印度洋鸢乌贼可食部分比例高达81%左右,粗蛋白含量为17.8%~19.1%,粗脂肪含量为0.6%...
关键词:印度洋西北海域 加工利用 鸢乌贼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潜力 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 热带海域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海面高度的关系被引量:20
《海洋科学》2008年第11期88-92,共5页邵锋 陈新军 
农业部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项目(03-42);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05-11)
根据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Sym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调查的数据,并结合海面高度,利用Marine explorer 4.0软件对渔获量分布及其与海面高度图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高渔获量的中心渔场...
关键词:鸢乌贼(Sym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 渔场分布 海面高度 印度洋西北海域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7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604-609,共6页刘必林 陈新军 钟俊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6-043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A05);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1101)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获得的114尾鸢乌贼(胴长为142~575mm)的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观测表明,鸢乌贼耳石具有很大的翼区,背区则较小,其形态结构与一些其它科种类如黵乌贼科有明显...
关键词:鸢乌贼 耳石形态特征 主成分分析 印度洋西北海域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被引量:12
《南方水产》2008年第2期43-49,共7页刘金立 陈新军 许强华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印度洋西北公海海域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05-11);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项目(T1101)
根据2004年9~12月和2005年3~5月印度洋西北部公海海域(13°N^20°N、59°E^64°E)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调查中所采集的样本,选取了12个站点48尾鸢乌贼肌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根据UPGMA聚类分析,样本中存...
关键词:鸢乌贼 种群遗传结构 RAPD 印度洋西北海域 
印度洋西北海域表层浮游动物数量组成及其分布被引量:4
《海洋水产研究》2007年第4期96-103,共8页叶旭昌 陈新军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印度洋西北公海海域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05-11);上海市重点学科捕捞学项目(T1101)共同资助
根据2004年10~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12°00′~21°30′N、58°00′~65°00′E表层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对其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有腔肠动物水母类3目7科11属15种;浮游甲壳动物7目24科34属40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生物量 平面分布 印度洋西北海域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面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0
《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第4期546-551,共6页林东明 陈新军 
农业部公海渔业资源深捕项目---印度洋鸢乌贼资源调查(编号03-42);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印度洋西北公海海域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编号05-11);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1101)
根据2004年9月-2005年4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生产调查资料及海面温度数据,按经纬度1°×1°空间分辨率,采用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鸢乌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海面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月-翌年1月作...
关键词:鸢乌贼 渔场分布 印度洋西北海域 海面温度 
印度洋西北海域秋季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浮游动物的关系被引量:20
《海洋渔业》2006年第4期265-271,共7页钱卫国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叶旭昌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05-11);上海市重点学科捕捞学(T1101)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
关键词:浮游动物 鸢乌贼渔场 印度洋西北海域 CPUE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