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

作品数:750被引量:2061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汉虹张燕平彭兴民郑益兴王有琼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林业科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楝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被引量:4
《林业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921-928,共8页彭兴民 吴疆翀 郑益兴 罗彰 赵保荣 赵培仙 张燕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0515;31270710);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4)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方法]以印楝药用优树和平均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完全谱系设计建立无性系品比试验,采用重复力估算法在表型水平上对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
关键词:农药型印楝 无性系 种子农药品质 方差分析 重复力 
印楝属植物表型变异分析被引量:2
《林业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162-166,共5页朱利利 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4)
[目的]结合分子数据确定印楝属内3个种及云南省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变异类型的遗传背景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印楝、泰楝、菲楝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发...
关键词:印楝属 形态特征 聚类分析 变异程度 自然杂交 
印楝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林业科学研究》2015年第6期767-774,共8页彭兴民 吴疆翀 王有琼 郑益兴 马李一 张燕平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8B030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710)
在云南印楝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实生株系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技术分析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系统聚类和重复力估计,定性、定量分析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引种栽培...
关键词:印楝 遗传资源 印楝素 遗传多样性 重复力 
药用印楝表型选择的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5
《林业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464-472,共9页彭兴民 吴疆翀 王有琼 郑益兴 马李一 张燕平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8B030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710)
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作为药用印楝表型选择的分析评价方法,对药用印楝表型选择的分析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特征根>1的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53%,第1、第2、第3和第4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
关键词:印楝 表型选择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云南引种印楝实生栽培种群表型的地理变异被引量:5
《林业科学研究》2013年第4期399-405,共7页彭兴民 吴疆翀 郑益兴 张燕平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1B0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8B0302)
采用形态学标记,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巢式设计,沿印楝云南分布区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布点调查和采样,测量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云南分布区印楝表型的地理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
关键词:印楝 栽培种群 地理变异格局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印楝种源不同生长季节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被引量:6
《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176-183,共8页郑益兴 彭兴民 吴疆翀 张燕平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8B03)及(2006BAD18B04)部分研究内容
应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印楝种源间光响应曲线因叶龄和冠层部位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格局;在不同生长季节,印楝各种源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差异较大。...
关键词:印楝 种源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光响应曲线 
印楝异交率和基因流的分析被引量:10
《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593-598,共6页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8B03);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YX20)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引种于云南省元谋县和红河县的印楝种群进行父本分析。用12个引物对4个种群共7株树体测定了异交率,平均异交率为96.27%,异交率95%置信区间为93.50%~99.05%。对其中红河县勐龙乡大黑公种群的2株母本E和F及周围96株...
关键词:印楝 RAPD 异交率 基因流 父本分析 
印楝不同种源对温度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12
《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131-138,共8页郑益兴 彭兴民 张燕平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8B03);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yx20)部分研究内容
利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气CO2浓度370±10μmol.mol-1、空气相对湿度65%±5%及一定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i)、蒸腾速率(E)、光呼吸(Pr)和暗呼吸(Rd)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
关键词:印楝种源 光合生理生态 温度响应 
云南印楝区域试验寒害调查分析被引量:1
《林业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694-698,共5页张燕平 彭兴民 赖永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18B03);国家林业局引进创新项目(2003-C01);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YX20)
据印楝区域种植试验的常年观察,尤其是对苗木遭遇偶然低温寒害后的调查结果表明,极端低温是能否造成寒害或冻害的主要因素:极端低温≥2℃,不出现危害;>0℃而<2℃,会产生以枯叶和落叶为主的低温冷害,对植株持续生长无影响;<0℃会发生冻害...
关键词:印楝 区域试验 寒害 干热河谷 
施肥对印楝幼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被引量:13
《林业科学研究》2006年第6期750-755,共6页张昌顺 李昆 马姜明 郑志新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雨养人工植被群落恢复技术与示范研究"(2001BA606A-07);国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项目(2000BIB50164)资助
为探讨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年生印楝林的土壤酶、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P、K与有机肥混施(处理9:N200P120K80M3000)对增强3年...
关键词:干热河谷 印楝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