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人类学

作品数:134被引量:52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潘天舒胡兴宇周大鸣石奕龙宗喀·漾正冈布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与多元文化乡村社区:个案管理方法在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中的应用经验初探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张庆宁 安佳敏 彭贤清 李运梅 廖鹏 寄婧 萧玉婷 石玉其 丁虎 朱应涛 马继福 贺亚雄 刘建春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哲学社会学院医务社会工作项目”;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积石山地震灾后社区康复服务双向转诊模式探索项目”;兰州大学首批“以研代学”类课程建设项目——《质性研究方法》课程项目;兰州大学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医疗与健康社会学”。
通过呈现、反思“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多学科联合行动项目”团队社会康复服务的典型案例,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下的个案管理方法在多元文化乡村社区地震伤员、社区残障人士中的社会康复应用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乡...
关键词:个案管理 社会康复 多学科合作 灾害社会工作 应用人类学 
面向实践的知识生产:从华西学派的早期学科史看中国人类学之特性被引量:1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胡冬雯 
2020年西南民族大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应用人类学”(2020YLKC42)。
通过对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史的研究发现,英美及第三世界国家的人类学民族学在建立之初就带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色彩。在回顾这条学术脉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兴起与发展,并以华西学派早期发展史为例,指出学者们...
关键词:实践 应用人类学 华西学派 
人类口唇部形态变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人类学学报》202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李海军 翁敏洁 段琬琪 刘力铭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9BKG039,18BKG040)。
口唇部是主要的面部形态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嘴唇保护口腔免受外部物质的渗透,维持口腔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帮助咀嚼,同时也是外科美容整形手术中的主要部位之一,且在法医物证研究中唇纹也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目前关于口唇部...
关键词:口唇部 形态 应用人类学 活体测量 
乡村振兴的人类学实践——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介入”与“参与”被引量: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年第6期15-23,153,共10页马丹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民族志实践与书写研究”(14CSH074)。
民族文化生态村项目兼具应用人类学和“基于社区”的参与项目的特征。在目标方面,应用人类学和参与人类学均以社区福祉和发展为本。在参与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方面,介入与参与的含义又是不同的。不过“介入”与“参与”并非水火不容,相反...
关键词:应用人类学 参与人类学 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 生态建设 
学术救国:民国时期民族学本土化的取向与实践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70-78,共9页张福强 董茂林 
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人才引进项目“1949-1958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特点、成就与启示”。
强调知识服务国家建设,通过学术救国,这在民国时期民族学家的知识生产中根深蒂固,是民族学本土化的重要特征,在学科属性定位、学术范式出现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均有体现。民国时期民族学本土化应用性格的生成,有文化传统等结构性外因,...
关键词:民族学本土化 应用人类学 科学主义 学科史 
近代人类学者于式玉的边疆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被引量:1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年第1期232-252,263,共22页王春霞 吴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专业化视域下的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研究”(19YJA84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近代人类学者于式玉,受丈夫李安宅影响,也积极投身于边疆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她在西北的拉卜楞成功创办女子小学,对拉卜楞地区和川西藏区进行多次田野调查,并发表大量考察文章。于式玉的办学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了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
关键词:于式玉 边疆社会工作 李安宅 拉卜楞女子小学 应用人类学 
文化整体视野下横向交叉诸学科的实验与实践——评《绘画人类学》
《美育学刊》2021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薛其龙 
具有整体性视野的人类学学科以民族志为基础进行跨文化事象的诠释研究,已与多学科发生过交叉。因脱离知识主体及其语境的"客观"科学研究受到质疑,"写文化"后跨学科反思及应用人类学的发展,使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得以审视,"诗性智慧"...
关键词:主体观念 文化指向 文化事象 诗性智慧 应用人类学 艺术属性 知识主体 民族志 
从小城镇建设到跨区域协作发展——费孝通应用人类学的学术实践及其思想脉络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35-41,共7页谷家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民自发离散问题治理研究”(15BSH097)。
小城镇研究是费孝通在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后开辟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其将人类学田野调查与政策咨询紧密结合的典型研究模式,是中国应用人类学政策应用的典范。基于对1981-1995年间费孝通先生的143封亲笔信的梳理,结合相关研...
关键词:学科史 小城镇建设 费孝通 学术思想 应用人类学 
试论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现代交际》2019年第15期256-256,255,共2页申晓敏 
应用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理论指导实践,对公共事务进行干预使其向好发展的学科,与人类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步而生。通过对应用人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案例、主要范围的回顾,谈学习应用人类学的初步体会。
关键词:应用人类学 理论 方法 实践 
人类学学者简介:潘天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潘天舒,上海生长人氏,袓籍江苏吴江。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人类学学会应用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哈佛校友会副会长。
关键词:医学人类学 欧美同学会 学者 博士生导师 专业委员会 应用人类学 上海市 复旦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