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

作品数:719被引量:56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曾令可程小苏陈尧成翦建文沈其旺更多>>
相关机构:景德镇陶瓷大学郏县神前传奇陶瓷钧瓷厂佛山市章氏兄弟建材有限公司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釉色涅槃:瓷绘艺术的现代转译
《中华手工》2025年第3期88-91,共4页金科(文/图) 
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社科联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2024年度课题“乡村集体记忆中的传统手工艺适时性再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TGY24ZD01〉阶段性成果。
传统瓷绘艺术的历史脉络:从实用装饰到独立艺术形式,中国陶瓷绘画自新石器时代彩陶绘制开始,发展至今已有约7000年的历史。瓷板画由陶瓷绘画发展而来,既是瓷亦是画。制作时,需先在平面光洁的瓷板上运用特殊配制的颜料进行手工绘画,在表...
关键词:陶瓷绘画 艺术陶瓷 工艺之美 釉下彩 釉上彩 釉中彩 青花釉里红 绘画形式 
符号学视域下霍州窑瓷器设计语言研究
《文学艺术周刊》2025年第3期60-63,共4页陈艺萱 
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符号学视域下霍州窑瓷器设计语言研究”,项目编号:2024XSY60。
霍州窑位于山西省霍州市,是宋金元时期北方重要的民间瓷窑,以烧制白瓷、黑瓷为主,兼有少量釉下彩绘。明代《格古要论》中记载:“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
关键词:遗址考古 《格古要论》 瓷器设计 宋金元时期 彭窑 釉下彩绘 平阳府 霍州市 
釉下彩青绿山水创作浅析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12期74-75,共2页蒙心如 李颜洁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只此青绿”——青绿山水画技法在釉下彩瓷上的运用与文创产品研发研究》(项目编号:SA2300000024)。
本文探讨了釉下彩青绿山水的艺术价值及其创作实践。首先梳理了釉下彩技法和青绿山水画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釉下彩技法起源于唐代,在宋、元、明、清时期不断发展,与青绿山水画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
关键词:釉下彩 山水创作 美术教育 陶瓷 
工笔花鸟和泼彩结合的釉下彩绘画技法研究
《陶瓷研究》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易忆卉 
本文主要探讨釉下彩工笔花鸟的表现技法。通过对其历史与发展、艺术表现与审美特点、材料与工具的运用以及当代应用与创新进行探讨,研究其技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希望借此泼彩艺术深度发掘釉下彩工笔画鸟技法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釉下彩 工艺美术 陶瓷绘画 
浅谈斗彩山水画的创作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11期63-63,共1页余元珍 
斗彩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将釉下与釉上两种工艺装饰同一个瓷器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色彩丰富且工艺复杂。本文以斗彩的工艺特征为切入点,探讨斗彩山水画的创作,以及中国画对其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斗彩山水 中国画 釉下青花 釉下彩 
釉下彩胆瓶《荷而不同》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I0009-I0009,共1页赵家铭 
吉州窑釉下彩技艺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崛起
《中国陶瓷工业》2024年第4期112-116,共5页刘晓玉 
“国家社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21VJXT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以吉州窑釉下彩工艺对景德镇元青花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为主线,在最大限度地占有历史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从吉州窑陶工移民及其对景德镇陶瓷的影响与发展,吉州窑的陶瓷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文化基因与景...
关键词:吉州窑 釉下彩绘 元青花 
清光绪仿康熙款斗彩缠枝莲纹瓷碗的科技修复保护
《理财(经济)》2024年第8期98-99,共2页王璐 
斗彩瓷始于明代,这种瓷器先以釉下彩青花勾画好轮廓,用高温(1300℃)烧制,后在轮廓和空白处进行二次绘画,填入所需颜色,再次入窑进行低温(800℃)烘烧而成,由于釉上颜色极多,青花与五彩相互结合,瓷器本身显得缤纷华丽,争奇斗艳。斗彩瓷的...
关键词:陶瓷工艺 釉下彩 斗彩 青花 瓷器 彩瓷 修复保护 瓷碗 
江壶人家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第8期74-81,共8页何季麟 
铜官被尊为陶瓷之都,可不是浪得虚名。一千多年的陶瓷史,中国最早的陶瓷世界工厂和出口基地,以及釉下彩瓷的发源地,便是底蕴。铜官就像块磁铁,吸纳各方陶粉来此逐梦创业,而能长久坚守并有所出息的却只是少数。江氏文斌,长于制壶,每每于...
关键词:配合默契 釉下彩 陶瓷史 铜官 创业 
李建伟艺术作品鉴赏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8期143-143,共1页李建伟 
该作品采用高温窑变花釉、釉下彩、跳刀等综合装饰手法构成,将一幅灵动的长沙窑传统画花鸟表现出来。作品器型圆润饱满,稳重大气,画工流畅,偶然的流釉寓含深邃的哲理。
关键词:作品鉴赏 釉下彩 长沙窑 装饰手法 窑变花釉 李建伟 灵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