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虞

作品数:42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红志王丽耘解志熙张静王贺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博览群书》《上海鲁迅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寻找生命的诗意
《七彩语文》2024年第43期62-69,共8页沈芙蓉 徐安琪 
诗人于赓虞曾说:“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从诗人的角度看,诗在生活经验之中自然生发,生活也因此充满了诗意。但对于被束缚在庸常与琐碎中的大部分人来说,生活也可以如诗一般吗?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以“生命的诗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诗意人生 生命的价值 人生境界 于赓虞 建功立业 
庐隐两通佚简考释——兼谈庐隐与于赓虞的交往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12期88-94,共7页金传胜 
庐隐与于赓虞的交往至少有八年之久,但两人的通信多已不存。1934年12月开封《文艺月报》第1卷第3期刊登的《庐隐女士遗书两通》是庐隐致于赓虞、夏寄梅夫妇的两通佚简。它们不仅见证了庐隐与于赓虞夫妇跨越多年的纯挚友谊,而且真实地敞...
关键词:庐隐 于赓虞 夏寄梅 文坛交往 
新见于赓虞集外作品二则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11期95-98,共4页武斌斌 
于赓虞以诗见长,散文难得一见,其诗歌创作也是以唯美-颓废主义诗风为主,鲜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笔者新近发现了于赓虞集外作品二则,一者为散笔,另者为批判现实的诗歌,二者实属少见。借此可窥视诗人率真、愤慨的一面。
关键词:于赓虞 佚文 佚诗 
作为主编的庐隐——从1927年《庸报》上的五篇佚文谈起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3期185-194,共10页李晓静 
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作为作家与教育家的庐隐,其文学编辑的身份却很少被人关注。实际上,她一生多次担任文学刊物的编辑,1919年被选为“《闽潮》编辑员”①,1927年曾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民读物的文字编辑”②,1929年也曾和于赓虞...
关键词:庐隐 于赓虞 文学刊物 文字编辑 
严谨厚实的新旧体诗研究——读王文金著《愧书庐诗歌论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3期250-259,共10页高恒文 
王文金先生的《愧书庐诗歌论稿》~①,是他多年研究新旧体诗的成果结集,颇为严谨厚重。这部论稿的显著特色,体现在研究对象和问题的选择上——除了《论闻一多诗论和诗创作对诗美的追求》《于赓虞年谱简编》等篇,主要是对抗战爆发后中国...
关键词:闻一多诗 旧体诗词 诗创作 新体诗 于赓虞 郁达夫 论稿 叶剑英 
“常见书”中的于赓虞诗歌研究资料
《上海鲁迅研究》2019年第4期178-184,共7页王贺 
“上海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成果.
黄永年先生毕生研求古文献学,但最赞赏的对待史料的态度,却是"读常见书而知生僻书"。在黄永年看来,"生僻书"限于"知","常见书"宜于"读",似乎这也算作是其一生治学的心得。不过,黄永年的这一心得,也自有其渊源,并非开天辟地、独步学林之...
关键词:于赓虞 沈从文 文献史料 徐玉诺 研究资料 
于赓虞的《〈孤灵〉小引》
《现代中文学刊》2019年第2期80-80,共1页杨新宇 
1928年9月14日在胡也频主编的《中央日报·红与黑》上,刊登了于赓虞的散文诗《孤灵》。《孤灵》是于赓虞即将出版的散文诗集《孤灵》的第一篇,《于赓虞诗文辑存》已于2004年出版《,孤灵》自然已收录其中,但《孤灵》在《红与黑》首发时,...
关键词:于赓虞 散文诗 
论爱伦·坡对于赓虞诗学“现代性”意识的影响被引量:1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119-128,共10页管丽峥 
于赓虞被视作一个"从广义的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重要过渡人物之一"的诗人,无疑已经得到当代学界公认的一个定位。不过,这种"转向"是怎样发生,又是如何体现在其诗论之中,并且在这个转向过程中,于赓虞诗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为生...
关键词:于赓虞 “为生命而诗” “为诗而诗” 现代主义文学 
被消费的感伤:沈从文与于赓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59-63,共5页齐藤大纪 张彦萍 
沈从文曾在早期论及于赓虞的诗,但其后期的相关论述中便不再提及。这与其在创作追求上更具通变意识有关。上世纪20年代,沈从文新诗写作的风格与内容,都受到于赓虞诗的感伤性影响;所不同的是,沈从文的感伤更具消费性,而于赓虞的感伤则更...
关键词:沈从文 于赓虞 消费 感伤 
从生成至对接与深化——于赓虞研究述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90-98,共9页司真真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李白凤;于赓虞作品整理与研究"(2016-qn-082)
于赓虞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1923—1949年的研究多为其好友所作,在诗歌内容、艺术形式、中外影响等方面为于赓虞研究打开了通道,其中,诗歌的情感内容与艺术形式时人毁誉不一,牵涉到复杂的人事因素;1980年后的研究为全面深化期,诗歌方面...
关键词:于赓虞 恶魔诗人 研究述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