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量

作品数:36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晓健阎立华鲁巍李剑华王志鹏更多>>
相关机构:众地食品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工业水处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能源环境保护》《应用预防医学》更多>>
相关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鲜切菜消毒过程与游离余氯量的关系研究
《现代食品》2024年第12期192-194,223,共4页崔佳民 
本研究通过自主建立的鲜切菜游离余氯含量定量检测方法,明确鲜切菜消毒过程与其游离余氯含量的关系。在饮用水DPD分光光度检测游离氯的标准方法基础上,增加前处理步骤,并使用此方法对各类鲜切菜消毒过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使用不同浓...
关键词:鲜切菜 次氯酸钠 游离余氯 
为什么反渗透膜的性能会下降?如何处理?
《工业水处理》2018年第9期49-49,共1页《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及常用数据》 
反渗透膜的性能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膜表面受到了污染,如表面结垢、膜面堵塞;或是由膜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引起的。物理变化主要是由于压实效应引起膜的透水率下降;化学变化主要是由于pH的波动而引起的,如使醋酸纤维素膜水解、游离氯也...
关键词:反渗透膜 性能恶化 醋酸纤维素膜 物理化学变化 芳香聚酰胺 污染堵塞 余氯量 表面结垢 
烹饪过程中氯代溴代碘代类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净水技术》2018年第6期21-28,共8页李明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7005)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产生的THMs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其中I-THMs的毒性要远大于BrTHMs和Cl-THMs。通过模拟烹饪过程,评估日常饮食THMs暴露风险,主要研究加热温度、食盐浓度以及余氯量对日常烹饪过程中THMs生成的...
关键词:碘代三卤甲烷 加热温度 食盐浓度 余氯量 碘化钾 碘酸钾 
环境保护税税目表,2018年1月1日起实行
《环球聚氨酯》2017年第7期38-41,共4页
关键词:税额 计征 余氯量 二甲苯 
通过哪些化学分析项目可以了解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动向?
《工业水处理》2017年第2期28-28,共1页
了解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动向可以通过以下化学分析项目进行观察: (1)余氯。加氯杀菌时要注意余氯出现的时间和余氯量,如余氯出现的时间较正常时间长得多,或余氯量总是达不到规定的指标,
关键词:化学分析项目 循环冷却水 微生物 余氯量 时间 
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工艺探析
《环境与生活》2014年第9X期185-186,共2页马强 
引言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做好原水进入反渗透前的预处理是防止反渗透装置受污染,延长清洗周期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各种传统和新型的反渗透预处理工艺进行讨论,对预处理工艺的选择、运行调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预处理...
关键词:预处理工艺 反渗透系统 清洗周期 预处理系统 浊度 反渗透装置 反渗透膜 活性炭吸附 余氯量 超滤膜 
自来水的那些致病传言
《中国家庭医生》2014年第16期14-15,共2页凌茜雯 金奇昂 
自来水致病的传言层出不穷,各有各的版本。有些人可能越看越惊慌,而金奇昂则不以为意。金奇昂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医师,从事水质监测工作10多年。对这些传言,他自有一套看法。自来水余氯致癌?澄清:自来水余氯量低...
关键词:自来水 致病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余氯量 监测工作 卫生科 致癌 
水中余氯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年第3期226-227,230,共3页徐向阳 孟凡信 
目的比较两种水中余氯测定方法的特点,以便合理选择与应用。方法分别采用方法 1和方法 2,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余氯量,以比较此两种方法的特点。结果方法 1检测结果得到回归方程Y=0.197X+0.00197,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为99%~101%,...
关键词:余氯量 测定方法 特点 
给水管网细菌再生长可能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化工》2012年第10期198-198,197,共2页贾琳 周青 刘杨 
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是管道的表面性质和流体流速特点及细菌对贫养环境的适应造成的。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余氯量、可同化尊机喳(AOC)、管材及管道特征等。余氯量是控制细菌再生长的关键因素:AOC是管网水中细菌生长潜力的首要指标...
关键词:饮用水管网 细菌再生长 AOC 余氯量  
余氯量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混凝过程的影响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第13期52-54,57,共4页王志鹏 罗奕凯 韩芸 巨姗姗 王志盈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5JK231)
利用颗粒粒径分布和分子质量分布,考察了二级出水预加氯含量对后续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中,以PAC为混凝剂(投量为50mg/L)、PAM为助凝剂(投量为0.25mg/L)时,水体的余氯量对后续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当余氯量...
关键词:城市污水二级出水 余氯量 粒度分布 分子质量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