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符学

作品数:33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德福丁信善王秋萍顾曰国熊学亮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烟台师范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论坛》《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交际》《外语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索绪尔与叶尔姆斯列夫语言思想对比——是继承还是背离
《现代交际》2020年第7期62-64,61,共4页费乔荣 
如果说索绪尔所从事的研究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进行的普遍语言理论的确立,叶尔姆斯列夫所创立的语符学,则是以一座复杂的语言格式塔,借一套精美的语言图式来构建可能的语言关系理论。然而,追求以极简形式穷尽语言规律的语符学在...
关键词:索绪尔 结构主义 叶尔姆斯列夫 语符学 
试论加塔利的“非能指符号学”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6期177-185,共9页董树宝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表征、延异与生成”[项目编号:11YJC760015]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形象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项目编号:12CZX079]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研究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的"非能指符号学",针对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针对能指的暴政和霸权,加塔利吸收、改造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和皮尔斯的符号学,构建了符号化方式矩阵图,提出了"非能指符号学",...
关键词:非能指符号学 语符学 符号论 主体性 精神分裂分析 
语言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纪念叶尔姆斯列夫逝世50周年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年第11期4-7,2,共4页冯志伟 周建 
叶尔姆斯列夫(L.Hjelmslev,1899--1965)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今年是他逝世50周年,特写此文,作为对这位具有独特创新思想的语言学家的纪念。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De Saussure)有关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形式...
关键词:哥本哈根学派 叶尔姆斯列夫 语符学派 语言学分析 乌尔 达尔 独特创新 内容形式 传统语言学 语言研究 
《红高粱》语符“红”的多义性探析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49-150,共2页张利桃 曹波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面向多种媒体的当代汉语流行语跟踪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ZA740101)
《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高密东北乡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文中大量出现"红"这一语符,有一定意指功能。本文将运用符号学尤其是哥本哈根语符学派方法,分析《红高粱》篇章中"红"的多义性,揭示篇章蕴...
关键词:高粱 多义性 语符学派 篇章 诺贝尔文学奖 抗战时期 原始生命 获得者 符号学 莫言 
语符学理论观照下的红学研究新境界——评《〈红楼梦〉牙牌令语符多义模式研究》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施发笔 
将语符学理论与《红楼梦》这样的汉语经典文本的描写分析相结合,这是一种勇于探索精神的学术创新。《〈红楼梦〉牙牌令语符多义模式研究》所反映出的特点可以用"新、深、奇、细"概括,对此值得肯定。
关键词:文学文本 分析方法 创新 
《油菜花开》篇章意义的语符学探析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74-76,共3页杨晋鲁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叙事文学的语符系统与隐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ZH076);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中文篇章及语义分析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11AYY001)
《油菜花开》的"油菜花"作为初始语符在篇章中被赋予了多重意指。将语篇看做一个封闭系统,系统分析这一语符,提取与之相关的要素并揭示其关系,这种语符学分析方法有助于通过文本叙事话语把握作者意指,揭示小说的篇章意义系统。
关键词:油菜花 要素 语义 关系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红灯笼”语符学分析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91-93,共3页胡炜翌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叙事文学的语符系统与隐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YJAH076);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中文篇章及语义分析方法研究(L11AYY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多次出现的"大红灯笼"这一语符篇章叙事语法的一个重要标记,也是作者设定的一个具有多重意指的符号。运用语符学理论分析这一符号有助于揭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篇章意义网络,并进一步揭示影片的内在语义逻辑。
关键词:“大红灯笼” 语符 对立 互补 
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评王德福教授的《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11-112,130,共3页欧阳骏鹏 
《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较全面地梳理了哥本哈根学派的语言学理论,其学术价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能从整体上把握理论体系,二是在阐释中有所创新,三是构建了相对自足的理论框架。此类研究对中国理论语言学发展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关键词:理论体系 语符学 语言模型 
重构语言学理论的象牙之塔——评《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4-35,48,共3页崔云忠 
《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哥本哈根学派理论体系的专著。该书在厘清语符学理论渊源及其语言观方法论基础上分别探讨了语言功能模型、符号结构模型、符号系统模型和类型学模型。该书所描述的语言学理论体系除了是对哥...
关键词:语符学 理论体系 创新 
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解读
《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第1期8-15,共8页杨向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理论的关联研究(10CZW007)阶段性成果
"语言的牢笼"这个概念源于詹姆逊于1972年出版的《语言的牢笼》一书。在此书中,詹姆逊认为,英美哲学忽视了欧陆哲学在语言学方向上的新思考,因而也就失去了考察和分析问题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詹姆逊指出:"强调意义抑或强调语言?诉诸逻辑...
关键词:欧陆哲学 英美哲学 詹姆逊 思想解读 “语言学转向” 能指与所指 解释功能 传统语言学 语符学 西方语言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