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词

作品数:32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逯雪梅焦印亭韩丹丹余敏芳张荣东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苏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昌高专学报》《书城》《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老人世界》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宵词话
《老人世界》2025年第2期26-26,共1页李晓梦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描写元宵灯会的词作甚多,不少词作文采横溢,脍炙人口。宋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关键词:元宵词 辛弃疾 蓦然回首 宝马雕车 鱼龙舞 元宵灯 《青玉案·元夕》 黄金缕 
苏轼七夕、中秋、元宵词的内涵及特色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杨加加 
北宋词人苏轼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首词,其中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中秋、元宵的书写独具内涵,其对前人诗词句意的化用独树一帜,对典故和史实的引用自然贴切,显示出东坡精湛的文笔。结合苏轼曲折的人生历程来阐释苏轼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从某...
关键词:苏轼 节令词 七夕 中秋 元宵 
宋代元宵词漫谈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9年第2期12-17,共6页杨海明 
在宋词长河中,歌咏元宵节的词作数量相当可观。我们不妨从这一个支派中,挹取一些'样品',求得对于整个长河'水质'变化的若干结论来。一、从元宵词看宋代上层社会的享乐风气和词为'娱宾遣兴''歌咏太平'之具的传统观念宋代是一个十分讲求...
关键词:宋代元宵词 词为艳科 《永遇乐》 
明月逐人来——读周邦彦元宵词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7年第12期25-26,共2页李小雨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传统节日中特别隆重盛大,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宋代元宵盛况的记载颇详,"(正月十五)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门垔]不禁"。燃点花灯以供游赏,放灯之时举国欢庆,正如李后主《望江南》所述"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
关键词:元宵词 周邦彦 《东京梦华录》 明月 《望江南》 传统节日 元宵节 记载 
宋代七夕词背后的男女之别被引量:1
《博览群书》2017年第12期40-42,共3页李伟 
国家社科基金"八至十世纪中国的文士转型与古文变迁研究"(项目号16CZW022);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号2016M592165)的阶段性成果;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传统的“七夕”节,因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情节,故爱情也成为七夕诗词的重要主题之一,宋词中的“七夕词”即属此类。就现存的宋词作品而言,七夕词是仅次于元宵词和中秋词的第三大节日类词作,共有近140首之多。两宋时期创作七...
关键词:七夕词 宋代 男女 牛郎织女 两宋时期 词创作 中秋词 元宵词 
元宵词
《海燕》2016年第5期52-52,共1页黄河浪 
浪淘沙·元宵蜡梅 春意北枝侵。铃串垂金。罗浮仙子额痕深。杏黄衫儿妆裹巧,细蹙擅心。雅淡恰宜簪。绿暗红沉。巡檐磬口笑相寻。嚼得蜜渣多少味,香耐哦吟。 虞美人·元宵夜雪 粉细光莹圆匀腻,软玉难胜齿。倩娥素女手搏成。好向水...
关键词:夜雪 浪淘沙 手搏 光莹 素女 共圆 蜡梅 雪月 
浅析刘辰翁元宵词的黍离之悲
《河池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0-16,共7页张辟辟 
刘辰翁的元宵词,以描写元宵为主,感时伤世,将雨、月意象的多种所指巧妙地与灯节结合起来,寄寓黍离之悲,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南宋遗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刘辰翁 元宵词 黍离 
宋代元宵词意象群探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27-30,共4页谈春蓉 
元宵节在宋代颇受重视,被视为宋代的狂欢节,词学家们也十分热衷于表现这个节日,由此涌现出了大量的元宵词,这些看似庞大的元宵词群,经过细细地品读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着相似的意象。文章对这些意象分类整理,梳理出元宵词中服饰、灯火、音...
关键词:元宵词 服饰 鳌山 传柑 
论宋代节序词的情感诉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2-55,共4页李术文 
宋人特别是宋代文人敏感而多情,他们的风流私情,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四时八节的出游宴赏之时产生的,因此,作为特定风俗文化场域下的一种表现形态,节序词在描写民俗活动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出宋人特有的情感定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最美丽动...
关键词:节序词 情感诉求 元宵词 七夕词 中秋词 
论宋代元宵词的悲剧意识被引量:1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7-69,共3页谈春蓉 
宋朝元宵节是盛世的狂欢节,君臣同乐,大量的元宵词歌颂这一片祥和之景,却也有着和主旋律相悖的情绪在蔓延着,给宋代元宵词坛带来了一层悲剧气息。推究原因,则与元宵节独特的节日特点和国家的政治局势以及作者的个人身世息息相关。
关键词:宋代元宵词 悲凉 伤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