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区分析

作品数:145被引量:1237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建刚丹利刘招君胡修棉符传博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安市2014−2022年O_(3)污染的气象影响及潜在源区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2025年第3期486-496,共11页杨雪玲 王启元 王璐瑶 刘凡 李彩虹 徐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2YFF0802501);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SKLLQG2335)。
臭氧(O_(3))污染已成为西安市继细颗粒物(PM_(2.5))污染后的又一大环境难题,其污染成因复杂,攻坚治理任务重。结合2014−2022年O_(3)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HYSPLIT模型和MeteoInfo软件对西安市不同季节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
关键词:O_(3)浓度时空分布 气象因子 传输路径 潜在源区 西安市 
基于后向轨迹的2020年承德市大气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当代化工研究》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马瑶 吕瑞鹤 李陆杨 薛艳龙 张进生 王丹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渤海沿岸典型地区霾天高浓度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成因”(项目编号:B202240700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板块俯冲下的岩浆演化及其对深海热液成矿的制约”(项目编号:D2021407001)。
使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计算分析了不同季节抵达承德市的气流后向轨迹,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以确定影响承德市的主要气团来源。研究还基于承德市空气污染物(PM_(2.5)...
关键词:PM_(2.5) 承德市 后向轨迹聚类 潜在源区分析 
关中盆地咸阳市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源区分析
《环境科学》2025年第1期579-590,共12页郝永佩 宋晓伟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孔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041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JCZH136);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0302124201)。
基于2014~2021年咸阳市PM_(2.5)浓度数据和GDAS全球同化气象数据,采用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HYSPLIT)、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和相关统计学方法,研究关中盆地咸阳市PM_(2.5)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厘清咸阳市P...
关键词:PM_(2.5) 时空分布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 咸阳市 
基于轨迹模式的上海市长宁区臭氧潜在源区分析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4年第12期78-82,102,共6页吴晓怡 
应用Meteolnfo软件,结合GDAS气象数据,对上海市长宁区臭氧(O_(3))高污染季24 h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O_(3)逐小时浓度数据,运用PSCF和CWT分析长宁区O_(3)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研究发现,长宁区后向轨迹聚类可分为6类(N1~N6),其...
关键词:环境监测 O_(3) 潜在源区 后向轨迹模式 
2023年4月长春市沙尘天气污染输送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气象灾害防御》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隋妍 张莹莹 于明洋 鲁超莹 
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GDAS全球同化系统资料,结合PM_(2.5)和PM_(10)逐日、逐时质量浓度数据,对2023年4月长春市72 h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运用潜在源区贡献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研究了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输送路径...
关键词:沙尘天气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弥勒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6期1091-1100,共10页赵红珍 周秀美 张万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5013).
利用弥勒市2017—2022年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气象数据,综合分析弥勒市大气中SO_(2)、CO、PM_(2.5)、PM_(10)、NO_(2)和O_(3)污染物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用聚类方法、引...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弥勒 
苏州市PM_(2.5)和O_(3)污染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环境科学》2024年第11期6238-6247,共10页杨洁 郑嘉兴 徐婷婷 吴雨涟 阚诗烨 沈春其 邵智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7051);苏州市科技计划民生科技项目(SS202027)。
基于2015~2022年苏州市PM_(2.5)和O_(3)浓度及其气象资料,分析两种污染物浓度的长期变化特征和不同污染类型时的气象特征,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PM_(2.5)和O_(3)主要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①2015~2022年...
关键词:PM_(2.5) O_(3)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 输送路径 潜在源区 
长三角中部城市PM_(2.5)中棕碳特性及潜在源区分析
《环境化学》2024年第9期3138-3151,共14页胡彦钧 刘敬琰 叶招莲 赵竹子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1944);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项目(2020-30865);江苏理工工学院2021中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2101002);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XSJCX23_77)资助.
棕碳(brown carbon,BrC)气溶胶可通过吸收太阳光影响地球辐射平衡。为了认识棕碳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需要了解其光学特性和来源。目前较多研究以PM_(2.5)中水溶性组分(WSOC)和甲醇溶组分(MSOC)作为棕碳代表物质,...
关键词:细颗粒物 棕碳 水溶性有机碳 甲醇溶有机碳 光学特性 
海南岛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1
《环境科学》2024年第9期5140-5148,共9页符传博 唐家翔 丹利 佟金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5010,42141017);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ZDKJ202007);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RC802,421QN0967);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科研项目(YSPTZX202143)。
基于2015~2021年海南岛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潜在源区贡献因子算法和权重轨迹方法等探讨了海南岛PM_(2.5)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潜在贡献源区.结果表明,海南岛PM_(2.5)浓度具有明...
关键词:细颗粒物(PM_(2.5)) 影响因子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 海南岛 
贵阳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污染源区分析
《绿色科技》2024年第16期120-128,共9页杨敬婷 王艳妮 谢凯夫 彭科曼 杨俊 
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239);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黔科中引地[2022](4056))。
通过收集和整理贵阳市监测站点所得数据,对贵阳市2023年各污染物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2023年贵阳市春季和夏季,受降雨洗净效应,颗粒物较其他季节偏低,但光照和温度升高导致臭氧浓度达到年内高峰,特别是碧云窝站...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 相关性分析 潜在源区 贵阳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