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犯罪

作品数:750被引量:58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鹏吴大华陆娟张应立张国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就情境犯罪预防策略论对盗窃犯罪的预防被引量:7
《法学》2001年第8期41-45,共5页陈晓明 
情境犯罪预防策略突破了传统的犯罪预防思路,不是从铲除犯罪根源或对罪犯进行法律威慑入手,而是把预防犯罪的着眼点放在改变和利用环境,减少或消除犯罪机会上。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意,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实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情境 犯罪预防 盗窃犯罪 
经济犯罪数额价值的科学折算方法被引量:6
《法学》1996年第5期32-33,共2页陆云 
犯罪数额是衡量罪行轻重、如何处罚的标准之一,特别在主观上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如盗窃、诈骗、贪污、受贿等犯罪中,更是一项主要内容,对于定罪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地认定违法或犯罪行为侵犯财产的数额,科学合理地确定...
关键词:犯罪数额 价格指数 经济价值 定罪量刑 规范性法律文件 折算方法 经济犯罪 司法部门 犯罪行为 盗窃犯罪 
盗窃共犯的认定及处罚
《法学》1993年第7期18-19,共2页龚培华 
司法实践中,盗窃共犯的认定与处罚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1992年12月11日“两高”《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结合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对盗窃共犯的认定与处罚作了具体的解释。
关键词:认定与处罚 司法实践 具体应用 共同犯罪 盗窃案件 盗窃罪 连累犯 刑事责任 首要分子 盗窃犯罪 
财物是否“失控”是划分盗窃既遂未遂的标志
《法学》1993年第7期20-20,共1页黄一超 
“两高”就办理盗窃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司法解释。其中对如何划分盗窃犯罪的既、未遂作了新的规定,即“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造成公私财物损失的,是盗窃未遂”。这段文字明确表明...
关键词:盗窃犯罪 具体应用 盗窃未遂 构成要件 行为人 盗窃行为 司法解释 司法实践 公私财物 犯罪案件 
关于处理盗窃案件几个问题的探讨
《法学》1993年第7期22-24,共3页金汉标 
盗窃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近几年来不但发案数居高不下,而且盗窃数额越来越大,关系更加复杂,给司法实践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了准确有力地打击盗窃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有必要对盗窃案件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探。一、正...
关键词:盗窃案件 盗窃数额 盗窃罪 判处无期徒刑 正确理解 有期徒刑 盗窃犯罪 司法实践 没收财产 严重情节 
盗窃罪的客体应是公私财物的占有关系
《法学》1993年第2期32-32,共1页
首先,司法实践中有些盗窃犯罪并未侵犯财物的所有关系而是仅仅侵犯了财物占有关系的情形,如,将自己的财物委托他人保管或交给他人使用后又秘密窃取回来。此外,有些盗窃犯罪,如盗窃违禁物这类法律规定的任何主体不论是国家集体或个人都...
关键词:财产权利 盗窃罪 主体 公私财物 盗窃犯罪 所有关系 非法占有 侵犯 盗窃行为 客体 
准确认定盗窃犯罪的数额
《法学》1991年第5期22-24,共3页刘建 
一、当前在认定盗窃数额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盗窃数额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概括起来为“六个不”:(一)从旧不从新。这主要表现在办案人员怕麻烦、图省事,以失主提供的被盗物品购进的发票为依据,而不是严格按“两高”规定的...
关键词:盗窃数额 盗窃犯罪 被告人 犯罪分子 司法实践 办案人员 受害方 物品 境外人员 盗窃案件 
认定盗窃数额的几个难点
《法学》1990年第9期33-34,共2页陈新华 
盗窃犯罪发案率居各类刑事案件之首。为了更有效地惩治盗窃犯罪,笔者拟对认定盗窃数额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对盗窃对象认识错误的数额认定行为人错把某种特种钢材当成了一般的钢材,盗窃了价值一万元的特种钢材,销赃得款仅一千元...
关键词:行为人 盗窃犯罪 盗窃数额 认识错误 数额认定 适用刑法 司法实践 刑事案件 发案率 犯罪对象 
从量刑现状的调查看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的作用被引量:1
《法学》1987年第12期32-35,共4页史建三 
为了保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五七”规划科研项目《量刑综合平衡与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这一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需要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对在刑事犯罪率中高居首位的盗窃罪量刑的现状进行了常规摸底...
关键词:审判人员 盗窃罪 共同犯罪 犯罪形态 赃款去向 刑事犯罪 盗窃数额 盗窃犯罪 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 被告人 
对未分赃的各共犯盗窃数额的认定
《法学》1987年第7期30-31,共2页张少鹏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盗窃后已分赃(包括赃款、赃物)的,一般部以各共同盗窃人(注:本文所涉及的共同盗窃人,不包括盗窃犯罪集团)所得的数额为依据来选择适用刑法条文。然而,有时共同盗窃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或主观因素,没有把窃获物销赃...
关键词:盗窃数额 刑事责任 司法实践 刑法条文 盗窃犯罪 犯罪集团 主观因素 主犯 客观原因 刑法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