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关系

作品数:41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健松关健英邢来顺张健黎莲芬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国际关系》《国际观察》《广西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德治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与理论贡献
《理论视野》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钟芳 
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民法典〉育人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项目编号:21SZK100530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行政法视野下的企业合规协议制度构建》(项目编号:AHSKY2021D08)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的重要论述主要围绕法律与道德、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法治与德治、道德与法治、法律与德治的关系展开,阐明和澄清了德法协同论、德法兼修论、法德共治论、以德融法论、以法促德论。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重要论述...
关键词:德治 法治 德法关系 理论贡献 
基于人性观的角度探析先秦儒家德法关系的变化
《休闲》2021年第12期0265-0265,共1页李可心 
自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所处于的时代不同,其主张的人性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德法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在规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甚至是到荀子时期,对法的功能能够予以正面的评价。但德治一直处于主要地位,只是法治的地...
关键词:德治 法治 性本善 
德法关系在中西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比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14期3-4,共2页黄冬英 
纵观中外,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在任何时代都是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两者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道德与法律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已经并且正在被不断证明。中国正在努力进行法治建设,与此同时,也在狠...
关键词:法治 德法关系 德治 
关于德法关系的义理诠释被引量:2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8年第2期12-22,共11页强以华 王晓烜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协同推进德治与法治研究”(17AZX015)之阶段性成果
从深层次上说,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其实就是底线的道德,它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法治和德治归根结底都是道德治理。但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法治因而也是一种特殊的治理。在逻辑上,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应该法治优先还是德治优先,因...
关键词:法治 德治 优先 逻辑 历史 
法治与德治之辨被引量:5
《道德与文明》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杨伟清 
法治的核心特征是法律高于一切。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它可以限制任意专断的权力,提升人的预见能力,增进人的主动性;能协调人际关系,缓解囚徒困境。法治无关乎民主、自由,只意味着形式的平等。德治的核心思想是树立道德典...
关键词:法治 德治 德法关系 国家治理 
《管子》德治与法治关系新论被引量:4
《学术交流》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陈健松 
《管子》为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著作汇编,其论述兼具儒、法、道、阴阳、兵、纵横等各家言论,彼此之间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论述或有相和、或有主次、或有相对,故德治与法治关系不能一统定论。因此,关于《管子》中德法关系认定上的主德...
关键词:《管子》 德治 法治 德法关系 
孟子德法关系论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期220-221,共2页陈健松 
孟子的德治体系是以仁政为理论核心,人治为德治推行的显要特征,以法律手段为补充的政治主张。在德法关系的论述上表现为德主刑辅、存王去霸、克力行德的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批判了法治的观点,使儒家德治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孟子 德治 法治 德法关系 
荀子德法关系论被引量:3
《求是学刊》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陈健松 
荀子的德治体系是以礼为核心,以法律为补充手段的治国方略。在德法关系的理论架构中,荀子吸取了法家之长,使儒家德治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文章通过德先法后、明德慎罚、德本法辅、德原法流、德隆法重等几种观点来阐释荀子德主法辅的思想...
关键词:荀子 德治 法治 德法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