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

作品数:5222被引量:10705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付曲夷张再良李家庚吕翠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医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伤寒杂病论》中两味中药复方药物性味配伍特点探析
《中医杂志》2024年第22期2378-2382,共5页张莹 赵艺涵 尚青华 白瑞娜 段文慧 杜健鹏 高铸烨 姜众会 史大卓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具有知识产权的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新药研发与转化专项(XYZX0303-18)。
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记载的药物性味为基础,对《伤寒杂病论》中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剂(简称两味中药复方)的性味配伍特点进行分析。最终纳入31个复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两味中药复方的中药性味多与复方的功用密切相关,如常用辛甘...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中药复方 药性 药味 中药配伍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 
“病脉证并治”溯源及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被引量:3
《中医杂志》2024年第16期1633-1638,共6页范天田 王凤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科研基本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160528)。
“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创的中医诊疗模式,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通过回溯“病脉证并治”的起源、形成、诊疗模式的确立,以及辨证论治的提出与广泛运用发展史,认为“病脉证并治”起源于先秦“病-药”模式,秦后期出现...
关键词:病脉证并治 辨证论治 中医诊疗模式 《伤寒杂病论》 
基于“肝为丛病之脏”论治内科杂病被引量:5
《中医杂志》2023年第15期1604-1607,1611,共5页庞国明 张芳 李慧 李霄 张侗 陈文莉 李鹏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2]24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豫卫中医函[2021]8号)。
通过研习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肝为丛病之脏”的观点。通过探析常见的“气机病丛”“生克病丛”“动风病丛”病因病机与表现,阐释内科杂病“从肝论治”之四要则,即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常用四逆散、逍遥散加减;调和肝脾、清泄郁热,...
关键词:丛病 从肝论治 内科杂病 
《汤液经法》考被引量:5
《中医杂志》2020年第11期946-949,953,共5页王凝 赵志伟 田永衍 
《汤液经法》一书的相关记载首见于《汉书·艺文志》,目前学术界认为《汤液经法》为《伤寒杂病论》之源头,且为一部经方类著作。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的关系,认为《汤液经法》非经方类著作,亦非《伤寒杂病论》源头。考...
关键词:汤液经法 汤液 汤剂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五脏“脏结”对肿瘤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6
《中医杂志》2019年第20期1737-1740,共4页龚轩 吴瑞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主选题(YZ-1869);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开放式基金(CWH201802)
《伤寒论》中脏结一证在现今临床中证实与肝硬化、肿瘤等诸多疾病相关,但其病情较重,病机复杂难解,至今并无令人满意的治法。其因'脏气虚衰,邪结在脏,气血阻滞'而成,属内伤杂病。浅述脏结成因、分属五脏之症状及产生机理,并对其治疗思...
关键词:脏结 肿瘤 内伤杂病 伤寒论 五脏 
浅析阴阳开、阖、枢理论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杂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2
《中医杂志》2019年第11期939-942,共4页周强 张效科 
中医学认为,气的运动以开、阖、枢为表现形式,阴阳开、阖、枢理论实际上也是三阴三阳气机运动的表现形式。《黄帝内经》将三阳之离合归纳为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三阴之离合归结为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若开、阖、枢枢机通...
关键词:三阴三阳    内科杂病 
关于《伤寒杂病论》“方证论治”内涵的认识被引量:11
《中医杂志》2019年第10期893-894,897,共3页付桥桥 王希胜 谷浩荣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8JQ8026);陕西中医药大学科学研究计划(2017PY21)
"方证论治"是后世医家对《伤寒杂病论》所蕴含的论治方法的高度概括,是对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最为直观的表述,是张仲景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方证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既有属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层面的技术问题,也有属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特征等方...
关键词:方证论治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伤寒杂病论 
从《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肾病的经方诠释中药四气五味理论被引量:13
《中医杂志》2019年第5期366-369,共4页王宇阳 马放 占永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614)
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其主要思想是通过药物四气五味的偏性以调节阴阳,补救偏颇,诊疗疾病。通过阐述四气五味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与肾病的密切联系,分析四气五味理论在《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病经方中...
关键词:四气 五味 肾病 经方 伤寒杂病论 
基于先秦兵家思想探讨张仲景的用药思路和祛邪方法被引量:1
《中医杂志》2019年第6期538-540,共3页施唯玮 张茂云 
在探究张仲景遣方用药的基础上,从用药思维和攻邪方法两大方面对比先秦兵家的哲学思想。就张仲景学说中"反佐""慎药""治未病""攻邪宜速"等治疗原则和给药时间的选择与兵家的"用间""慎战""兵贵神速"等作战策略进行详细的对比论述,以拓宽...
关键词: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先秦兵家思想 用药思路 祛邪方法 
从《伤寒杂病论》中探究“无证可辨”的对策被引量:3
《中医杂志》2019年第4期299-301,共3页余涛 邹小娟 许家栋 杨航 陈家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597;81630104;81704023)
无证可辨现象对中医临床诊疗形成了挑战,其形成有诸多原因。总结无证可辨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症群",根本原因是四诊的粗疏,不是症群不存在,而是中医师未能采集到。梳理《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关于四诊、体质辨证、以方测证和注重病机转变...
关键词:辨证论治 无证可辨 伤寒杂病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