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

作品数:451被引量:35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隽张玉能李昌珂谢建文范大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废墟书写铭记历史——论博尔歇特文学作品中的废墟书写、时代记忆与反思意识被引量:2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48-53,共6页南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德、日反思文学与记忆文化研究”(15CWW025)。
沃尔夫冈·博尔歇特是德国废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描写二战后的真实废墟,还描写经历战争一代的心灵废墟。其作品篇幅短小、语言简单,但构思独特、内蕴丰富,以小视角影射重大社会问题。他的文学作品凝聚了饱受战争摧残的时代记忆。...
关键词:沃尔夫冈·博尔歇特 德国文学 废墟文学 记忆文化 反思文学 
君特·格拉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记忆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9期58-59,共2页李爱华 南楠 
2017年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指导项目"战后德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记忆研究"(项目编号:201710289083X);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日反思文学与记忆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CWW025)
文学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是战后德国文学的代表作,是德国战争文学到反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铁皮鼓》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时代的真实写照。它以艺术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承...
关键词:格拉斯 《铁皮鼓》 德国文学 文化记忆 
从档案看陈铨留德生涯被引量:3
《新文学史料》2017年第3期66-71,共6页张帆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陈铨评传>(13CZW062)
1930年9月至1933年12月,陈铨留学德国,先后在基尔、柏林、海德堡三个城市学习德国文学和哲学,并在基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陈铨留德的经历,在其书信和子女的回忆中都有所展现,在纪实小说《政变》、《谈鬼》、《免职》等中也有所涉...
关键词:陈铨 档案 德国文学 博士学位 纪实小说 海德堡 回忆 书信 
写出乡村背后的隐痛——《极花》阅读札记被引量:18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3期62-71,共10页韩鲁华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专项项目(编号:11xzw019);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阶段性成果
叙事人物与叙事视角也许是由于自《白夜》,尤其是《秦腔》之后,在阅读贾平凹的作品时,特别关注他的叙事人物与叙事视角问题。这次阅读《极花》也是如此。果然,《极花》的叙事,就选择了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叙事人物视角——主人公胡蝶...
关键词:叙事视角 特定情境 唱师 德国文学 文学叙事 意象群 叙事艺术 人物形象塑造 《废都》 生存状态 
德国文学里的侨易现象及侨易空间的形成被引量:12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9,共8页叶隽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古典诗哲的启蒙路径及其中国资源研究"(项目编号:14BWW007)
以侨易视域重审德国文学史和思想史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考察作品本身反映的意象侨易,诸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麦斯特的漫游年代》、《绿衣亨利》、《少年维特之烦恼》等都可为代表。第二层次,是作家本人的地理...
关键词:德国文学 思想史 侨易学 
吉哈特·霍普特曼的柏林戏剧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16年第4期95-103,共9页张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世纪中期以来的西方城市文学研究"(批准号:12BWW005)成果
在易卜生问题剧的影响下,以吉哈特·霍普特曼等为代表的剧作家在柏林成长起来。霍普特曼的《日出之前》、《织工们》等戏剧作品坚持书写底层民众,同时运用生理遗传学观点分析人物的命运,这种自然主义的戏剧文学倾向打破德国戏剧舞台上...
关键词:戏剧作品 特曼 柏林 哈特 德国文学 文学倾向 自然主义 19世纪末 
丝绸之国与希望之乡--中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探析被引量:11
《德国研究》2014年第2期113-123,128,共11页谭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2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项目批准号:11CWW02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20111123)研究成果
早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当中,中国就已作为丝绸之国而闻名。中世纪时,德国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和"契丹"。在德语文学作品中,赛里斯首先作为梦幻般的丝绸之国出现在13世纪沃尔夫拉姆的英雄史诗《帕其伐尔》中。在15世纪诗人罗森斯普吕特的...
关键词:中国形象 德语文学 赛里斯 契丹 约翰长老 
家族史与当代德国文学的历史记忆叙述模式被引量:4
《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第4期115-123,共9页李双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1&ZD137)的阶段性成果
在1945年以来的德国文学中,对二战及大屠杀历史的再现和反思是一个常见主题。近20年来兴起的家族史叙事则是其中具有现实性和美学创新意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家庭叙事空间里,德国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记忆通过后代对前代人的追忆得以重现...
关键词:家族史 历史记忆 当代德国文学 
从“主题学”到“隐喻学”——在现代德国文学批评语境中求索文学与思想之间的关联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2年第3期97-106,114,共11页胡继华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鲁门贝格神话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0BWW015)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学与思想"之关系难题,古已有之。在现代性语境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自觉地凸显了"艺术"与"批评"、"文学"与"思想"、"诗"与"思"之间的巨大张力。库尔提乌斯超越古典罗曼文献学,建构作为一种整体历史视野的"主题学",据以从语言出发恢复...
关键词:现代艺术 德国 文学批评 主题学 隐喻学 洞穴隐喻 沉船隐喻 
“诗人的民族”——论语言文学在德意志民族意识建构中的作用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09年第2期37-44,共8页李伯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国文化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8BGJ022
德国人被称为"诗人与思想家的民族",这固然说明德意志民族在文学上建树非凡,但同时也隐含着德国文学在历史进程中建构德意志民族意识的重要作用。德国历史上的分裂使德国缺乏一个文化中心,德意志人之间也只能通过语言和文学来相互认同...
关键词:德语 德国文学 民族意识 认同 文化修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