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哈

作品数:53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纬霖谢晓霞曾欣瑜迟燕琼屈永仙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歌海》《中国民族》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南与周边国家傣仂赞哈表演前的模式与族性特征研究被引量:2
《中国音乐》2020年第6期63-76,共14页李纬霖 
通过田野考察,笔者发现中、老、缅、泰节庆仪式表演语境中的赞哈演唱,在歌手及伴奏者脑海里都有一个隐性的音乐表演模式,这个"套路""规则"便是学习赞哈的步骤和内容。所以,云南与周边国家傣仂赞哈歌手和伴奏者,在仪式表演中虽呈现出不...
关键词:仪式表演 跨界 傣仂 赞哈 模式 族性特征 
老挝傣仂族群赞哈演述中的仪式音声与信仰实践被引量:2
《民族艺术》2020年第4期160-168,共9页李纬霖 
贵州民族大学校级基金项目“仪式表演语境中傣仂赞哈演唱信仰体系的跨界研究”(GZMZSK[2019]YB17)阶段性成果。
老挝傣仂赞哈歌手及伴奏者在原始宗教仪式表演语境中充当重要的神职功用。仪式演述时,执仪者各司其职,演唱者与附体者相互区分。赞哈歌手并不被附体,其演唱的内容呈现了神灵信仰体系。咪滴囊[me^1di^1na?^1]并不演唱,其以歌手演唱为先导...
关键词:老挝 傣仂 赞哈 信仰实践 仪式表演 
论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中乐种体裁分类--以西双版纳地区傣族赞哈调为例
《艺术探索》2020年第4期93-97,共5页李纬霖 
民族音乐学学者在田野考察过程中,当就乐种体裁分类访问时,不同身份受访者所给出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研究者运用"民间评价"和"分析评价"等理论,将不同身份受访者的分类观归类、整合,以得出自己的分类观。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 田野考察 乐种 分类 赞哈 
赞哈旋律音阶与傣仂语六声声调的关系——以勐海县赞哈歌手玉叫演唱为例被引量:1
《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112-120,共9页李纬霖 
“赞哈”(tsa:η^6 xap^1)为傣语,译为汉语为“会唱歌的人”,还可译为“傣族歌手”。但现代意义上的赞哈除了指傣族歌手外,还指傣族歌手演唱这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赞哈歌手及赞哈调在西双版纳及周边国家的傣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用,成为...
关键词:赞哈 旋律音阶 傣仂语 六声声调 对比 
跨界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中、老、缅、泰傣仂原始宗教仪式表演中的赞哈演唱为例被引量:6
《中国音乐》2019年第4期21-27,35,共8页李纬霖 
仪式研究源于人类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以仪式中的音乐产品及相关行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对其的观念行为及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关照、研究。从研究规模来看,现今学术界在定点个案研究的...
关键词: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 跨界族群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 傣仂 赞哈 
将本土民族音乐纳入当地高中艺术教育——以版纳州景洪市傣族传统赞哈为例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9年第5期217-218,共2页张译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减少了对本土民族文化的挖掘,忽视了本土民族文化的教育功效,从而导致了学生认知领域里的本土民族文化知识的缺失。高中艺术教育引入当地的本土民族文化,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多...
关键词:版纳州 傣族 赞哈文化 民族精神 
赞哈佳铁路筑路工人
《中华诗词》2018年第7期34-34,共1页李向泽 
抻长铁轨入深山,堪比攀登蜀道难。卧雪餐风迎日月,凿岩破壁见星天。
关键词:工人 筑路 铁路 蜀道难 铁轨 
基于传统概念的傣族赞哈表演
《戏剧之家》2017年第20期67-68,共2页林朋 
傣族传统赞哈表演是对傣族生产生活内涵的表征与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所蕴含的很多传统内涵的边界被逐渐分离,应该充分尊重赞哈表演作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保存赞哈表演传统性形态的同时,对赞哈表演进行创新,在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的...
关键词:传统 傣族 赞哈表演 
“舞动花鼓灯 唱响新蚌埠” 2016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召开花鼓灯学术研讨会
《舞蹈》2016年第12期55-57,共3页本刊 张堃 
金秋逢盛会,最忆是珠城。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旅游局、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暨中国舞协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活动,2016年10月22日晚在美丽的珠城、“花鼓灯”之乡安徽省蚌埠...
关键词:花鼓灯 艺术交流 中国舞蹈家协会 千手观音 精品节目 少儿频道 开幕式演出 赞哈 中国古典舞 文化特征 
西双版纳傣族赞哈音乐的沿革与传播途径
《文化月刊》2016年第8期70-72,共3页孔广馨 
"赞哈"作为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音乐曲种,不仅是傣族民歌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傣族民间歌手的称谓。赞哈艺术作为"另一种言唱"的方式,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通过历史的传承,赞哈已融入到傣族...
关键词:赞哈 民间歌手 活态 历时性 传统艺术形式 美学形态 文化范式 民间文化保护 旅游产品 演唱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