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作用

作品数:265被引量:5448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衍景张建新孙枢吴福元肖文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山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大型韧性剪切系统的确定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4年第3期83-84,共2页曲军峰 赵硕 张进 李英杰 张帅 
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期间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有关其形成与演化已经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然而该造山带在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阶段的陆内变形,对其已有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改造,这期间就包含一系列的韧性变形。如何确定这些后期...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 早中生代 晚古生代 造山作用 显生宙 
东昆仑造山带索拉沟地区三叠纪赞岐质闪长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古特提斯造山作用的启示被引量:13
《地球科学》2021年第8期2887-2902,共16页王巍 熊富浩 马昌前 陈越 黄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602049,41972066)。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赞岐岩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以东昆仑索拉沟地区赞岐质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厘定其岩石成因,揭示其对古特提斯造山作...
关键词:东昆仑 三叠纪 高镁闪长岩 赞岐岩 古特提斯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中亚造山带伊犁北缘早古生代海相斑脱岩地质意义被引量:8
《地球科学》2021年第8期2804-2818,共15页曹胜楠 王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772225,41390445,41172197,41222019);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ZZKT-201603)。
伊犁地块位于西天山北部,通常认为其北缘经历了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演化,但对其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尤其是同位素定年)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在伊犁北缘果子沟地区的奥陶系黑色硅质页岩中发现多层斑脱岩(蚀变凝灰岩)夹层,奥陶系发生了强烈...
关键词:伊犁地块 奥陶系 斑脱岩 准噶尔洋 俯冲增生 造山作用 构造地质学 
造山带中增生楔识别与地质意义被引量:9
《地质科学》2021年第2期430-448,共19页闫臻 付长垒 牛漫兰 张继恩 肖文交 王宗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2241,41672221,41702239,4207226);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06);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统筹科研项目(编号:S2007)资助。
增生楔主要由海沟复理石、远洋—半远洋沉积和洋岛/海山等大洋板块地层岩石及蛇绿岩共同构成,是汇聚板块边缘古俯冲带构造—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以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双冲断层和紧闭—倒转褶皱,以及片理、碎裂构造、小型褶皱、膝折等...
关键词:增生楔 大洋板块地层 海山 俯冲极性 造山作用 
从深部背景看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主因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0年第8期2190-2199,共10页邵济安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02000150009)资助成果。
中生代华北燕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作用的典型,但长期来对造山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存在多种分歧观点。本文尝试将岩石圈不同深度的构造整合在一起,探索陆内造山作用的主因。本文拟从燕山带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入手,选择集宁-承德基底岩...
关键词:燕山 陆内造山带 先存构造薄弱带活化 岩石圈弱化 地幔底辟体的上涌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被引量:31
《岩石学报》2018年第7期1943-1958,共16页闫臻 王宗起 闫全人 方爱民 陈隽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221;41702239);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01-04;DD20160022-02)联合资助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
关键词:造山带 汇聚板块边界 沉积盆地构造原型 造山作用方式 造山作用时限 
龙门山造山带的早期活动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被引量:5
《岩石学报》2017年第12期3957-3972,共16页郑勇 李海兵 王焕 张蕾 李成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211;41520104006;41602218);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1704)联合资助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映秀-北川同震地表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发现有假玄武玻璃出露于~240m宽的断裂带内,代表了断裂带以往地震和断裂活动的直接产物。这套假玄武玻璃的高温熔融成因得到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熔融结构的证实。玻璃基质...
关键词:龙门山 假玄武玻璃 锆石U—Pb 40^Ar/39^Ar定年 印支造山运动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被引量:44
《中国地质》2015年第1期33-50,共18页徐先兵 汤帅 李源 章泽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40217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1120837)联合资助
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
关键词:造山作用 沉积建造 岩浆作用 构造变形 年代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 
华南地块东部早古生代的陆内造山作用:来自I型花岗岩的启示被引量:29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第4期698-720,共23页关义立 袁超 龙晓平 王毓婧 张运迎 黄宗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7303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编号:KZCX2-YWQ08-3-6)资助
华南地块东部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特殊的陆内造山带(主要分布于安化一罗城断裂和政和一大埔断裂之间),以广泛的强烈变质、变形作用和大量分布的花岗质岩为特征。华南地块东部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以过铝质s型花岗岩为主,I型花岗岩分...
关键词:花岗岩 陆内造山带 下地壳加厚 华南地块 软流圈上涌 
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来自晚三叠世磨拉石(大地构造相)的证据被引量:21
《地质与资源》2011年第6期413-419,共7页辛玉莲 任军丽 彭玉鲸 孙喜庆 
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广泛分布着晚三叠世的磨拉石建造,最有代表性者,一是产于造山带的双阳盆地的大酱缸组,底部具磨拉石特征的粗陆碎,堆积厚度大于400 m,上部含煤沉积,产Drepanzamites-Glocsophtllum.二是产于华北陆块及其北部陆缘...
关键词:晚三叠世 磨拉石 兴蒙-吉黑造山带 中国东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