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艺术

作品数:124被引量:19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孔德明巩天峰杨先艺李娟刘雁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文经济学视角下“苏作”的产业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0-20,共11页江牧 陈雪 林鸿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经济学的艺术实践样本研究”(项目编号:24XM2001);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苏州打造古城老街特色主题文化名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2024LX017)的阶段性成果。
“苏作”作为苏州造物艺术与人文经济传统的智慧结晶,是苏州文化精髓的表征,其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使之在人文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和意义。基于历史梳理,回溯“苏作”概念形成之路,以及通过对“苏作”的变革创...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 苏作 造物艺术 可持续发展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研究综述
《天工》2024年第22期6-8,共3页王志强 权亚楠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造物艺术研究”(编号:20YS11)。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
关键词:赣闽粤边区 花灯 造物艺术 
李家山青铜器的审美价值研究
《丝路纵横》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杨紫微 
青铜器属于古代造物艺术门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青铜器的出现与人类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古滇国历经100多年,最终神秘消失,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青铜艺术审美观。笔者以李家山青铜...
关键词:青铜器 艺术审美观 艺术审美价值 古滇国 造物艺术 传统审美 内在功能 外在美 
在高技术与低技术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艺术
《美术观察》2024年第7期28-32,共5页陈岸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23年度委托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MYB012。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本文从艺术分类、艺术现代化等角度,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展开辩证思考。造物艺术与表意艺术有不同的现代化路径,与科技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对造物和表意艺术中的低技术与高技术需辩证看待。前现代...
关键词:造物艺术 表意艺术 低技术 高技术 新质生产力 
《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物用观”研究被引量:1
《湖南包装》2024年第3期69-71,81,共4页邓水兰 王奇 
基于造物艺术过程结构体系,聚焦于《天工开物》的造物艺术本体,将“物用观”贯穿于《天工开物》造物艺术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物用观”的挖掘,将其还原于社会语境,全面地建构与还原了《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的内—...
关键词:《天工开物》 造物艺术 物用观 
六朝风流,以器论道——《六朝墓葬造物艺术论纲》读后感
《华人时刊》2024年第6期83-83,共1页朱平 
六朝时期政治动荡,但文化得到了多元发展,文学、艺术和宗教等都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时过境迁,当下具有明确六朝时代信息的文物遗存已较为鲜见。它们成为探究彼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重要的物质依凭,对于还原六朝时期文化生活的历...
关键词:文物遗存 造物艺术 繁荣兴盛 读后感 政治动荡 六朝时期 历史原貌 多元发展 
礼制背景下的中国古代造物艺术
《天工》2024年第16期6-8,共3页蔡婷 
2021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礼制’与中国古代造物艺术色彩观”(项目编号:CX20210489)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的礼制对传统造物艺术的影响体现在等级观念上。用于特定场所的器物,是为彰显特定身份的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而设计,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器物使用标准。器物作为“礼”的外在表现,其等级差别体现在数量、大小、色彩、纹样及材质等...
关键词:礼制 造物 藏礼于器 
博物馆美育对造物艺术传承发展的作用以荆楚传统造物艺术为例被引量:1
《中国报业》2024年第8期160-162,共3页吴珊 
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荆楚传统造物艺术与高校艺术类专业“新美育”教学的融合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GB085);2022年度荆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荆楚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艺术类课程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MG2022003)。
博物馆美育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教育平台,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分析了博物馆美育在荆楚传统造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挖掘博物馆在保护和弘扬当地传统文化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博物馆美育 荆楚传统造物艺术 传承与发展 
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
《河北学刊》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曾维林 魏容 
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代著录中书法文献史料辑佚整理与研究”(SQ2023157)。
战国中山国王陵的发掘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鬼斧神工的造物艺术。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同属先秦文化范畴。通过文献与出土文物分析,并对比《考工记》的造...
关键词:中山国 《考工记》    造物艺术 
推荐阅读
《装饰》2024年第3期11-11,共1页
《藏族传统设计史》。此书围绕“藏族传统设计”这一课题领域,从藏族传统设计的历史、发展、交流、融合等角度向读者呈现了我国藏族的设计历史和设计美学。全书梳理了藏族传统设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内容涉及藏族建筑、服饰、宗教法...
关键词:交流融合 推荐阅读 生活用品 造物艺术 设计美学 我国民族文化 藏族传统 少数民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