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

作品数:332被引量:95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绍东张弘杨勇赵德云黎小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遗技艺“漆”度不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漆艺制作”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5年第2期64-65,共2页
漆艺,起源于中国,至少已有8000年历史。在战国秦汉时期,漆艺便被广泛用于建筑、舟车、兵器、日常生活用品,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在造物理念和装饰工艺方面不断精进,成就辉煌。同时,其中蕴含的工艺美学也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日常生活用品 现代生活方式 战国秦汉时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装饰工艺 漆艺 文创产业 
战国秦汉临淄城“市场”的经济考古学观察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12期101-110,116,共11页田钟灵 方辉 
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北部的阚家寨附近,处于4条道路围绕的“井”字形区域中心,密集分布着战国秦汉时期的各种生产活动遗存,出土有货币、度量衡和“市”“亭”陶文等与市场活动密切相关的材料,应是战国秦汉时期临淄城的中心市场所在。市场...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 临淄齐故城 市场场所 市场交换 铜镜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
《农业考古》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朱颖健 陈洪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南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进程的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3BKG007)。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可分为三足瓿、平底瓿、小瓿三类,这三类陶瓿代表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应是一种“越式”器物。陶瓿这一器物在广西的出现,反映了古越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及广西地区与东南沿海一...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 陶瓿 越文化 
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器的审美流变分析
《东方收藏》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何昭岑 
成都漆器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蕴藏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表现出蜀地人文精神内涵。战国秦汉时期是成都漆器发展繁荣的重要阶段,也是成都漆器吸收多元文化确立独具特色的蜀地风格的重要时期。文章分别从战国和秦汉两个时期成...
关键词:成都漆器 审美流变 美学价值 
基于战国秦汉时期楚地漆器文创产品叙事性研究——以补妆包设计为例被引量:2
《湖南包装》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陈心怡 戴浩天 张智艳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XSP21ZDI016)。
以战国秦汉时期楚地的漆器日常用具为对象,探讨了其文创产品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结合对文创产品与叙事设计内核与内容调研分析,提出将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分为艺术特征分析与设计实践两大模块。收集战国秦汉楚地漆器日常用具样本,通过...
关键词:战国秦汉楚地 漆器日常用具 叙事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 
战国秦汉时期的“另类”乐钟
《大众考古》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钟焌峰(文/图) 刘太远(文/图) 
两周时期,青铜乐钟是乐钟体系里的主流,围绕其制作工艺、形制特征、编列组合、摆放情形、音列结构等,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研究。或许是由于“登场”的时间过晚,对于战国时期才兴起的木质乐钟、铅质乐钟、玉质乐钟、陶瓷乐钟,与青铜乐钟相比...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 形制特征 战国时期 两周时期 青铜乐钟 音列结构 制作工艺 研究成果 
玻璃光影中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盛景
《中国拍卖》2024年第8期42-50,共9页 
玻璃艺术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最初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玻璃在中国却未像陶瓷、丝绸、漆器等传统手工艺术形成连贯发展的成熟艺术门类。在经历了战国秦汉时期的缓慢起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低迷徘徊、隋唐两宋的中西融合及元明时...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 玻璃工艺 元明时期 玻璃艺术 中西融合 手工艺术 西周时期 隋唐两宋 
战国秦汉时期“贬屈论”的嬗变谱系与价值维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7期157-157,共1页李伟 
战国秦汉时代,“贬屈论”成为当时士人评价屈原与楚辞的一种重要倾向,其内涵经历了质疑屈原立身处世之道到否定其人格和文学的发展嬗变,折射出由战国时代“游士”文化的多元思想逐渐过渡到两汉“大一统”观念下尊经价值确立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尊经 正统文学 战国秦汉时期 儒学思想 价值维度 文化根源 多元思想 文质彬彬 
云贵高原战国秦汉时期锸形农具研究
《文博学刊》2024年第2期96-104,125,共10页陈亮吉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考古学研究”(项目编号:LSYZD21018)的阶段性成果。
锸形农具作为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地区常见的生产工具,器形多呈长条形、梯形或“凹”字形,以铜制为主,兼有少量铁制品。因其形制与锄相近,部分考古报告常将两者并谈。在比对所出实物的装柄方式及梳理各型式锸形农具类型演变后,为突显...
关键词:云贵高原 战国秦汉 锸形农具 羁縻类型 
战国秦汉时期长城修筑及农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北疆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王绍东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中国长城认识史”
战国秦汉时期,中原政权在农牧交错地带修筑长城,将农业耕作区向北方地区扩展。长城及其附属设施的修筑、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在北方地区的展开,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扰动和破坏。这一系列活动使得北方地区出现了森林面积缩小,...
关键词:战国秦汉 长城 生态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