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观念

作品数:218被引量:41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黄玉顺杜平沈晓阳麻宝斌高在锡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学校霸凌事件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
《中国学校卫生》2024年第6期I0002-I0003,共2页张丽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30803579161231)。
课题背景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校园霸凌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也对整个学校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
关键词:思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加害者 正义观念 课题背景 校园霸凌 心理压力 行为准则 
网络“反派正义”观念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被引量:1
《思想理论战线》2024年第2期113-119,141,共8页陈世华 吕慧 
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短视频参与社会治理研究”(XW22106)。
在自由交往、匿名表达的网络虚拟空间中,传统正义观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衍生出了反派即正义的观念。网络中“反派正义”观念的流行与社会阶层分化、功利主义思想盛行、资本逐利意图、受众叛逆心理和传播媒介演进密切相关,导致错误思想...
关键词:“反派正义” 传播政治经济学 价值错位 
“流量即正义”观念的学理性辨析被引量:3
《青年记者》2021年第3期42-43,共2页张帅 
"流量即正义"实则意味着网络媒体回避长期主义的短视心态,强调刷新速度,忽略思考深度;注重情感用事,削弱理性逻辑;重视最终结果,轻视传播过程。本文尝试厘清"流量"与"正义"二者的内在意涵,并依此回应谁在控制流量、什么信息在引发高流...
关键词:网络流量 平台媒体 网络传播 
正义之下的个人和社会一一对《理想国》集体价值的认识
《徽商》2019年第10期116-117,共2页卢地生 
正义问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他从国家及个人的角度出发,分别阐释了国家、个人与正义的关系,分析了正义在城邦、个人中不同的体现,但他宣扬的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至上的正义观念。《理想国》的思想主旨就是在探讨正义...
关键词:中心话题 《理想国》 正义观念 思想主旨 集体价值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完整体系 
练习2 论述类文本阅读(2)
《语文月刊》2017年第12期3-4,79,共3页刘志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气候正义问题的关注可以视为环境正义运动向具体领域的延伸。经演绎,气候正义现在是被作为一个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综合概念来理解的。然而,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区域和人群间的气候正义观念可...
关键词:文本阅读 环境正义运动 气候变化 练习 正义问题 正义观念 价值论 实践论 
浅析舆论审判的成因
《祖国》2017年第20期155-155,170,共2页胡大任 
社会舆论作为能够影响审判的因素之一,既有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亦有过度干预司法妨碍司法公正的情况发生。本文从道德与法,正义观念与社会心理三个角度分析社会舆论如何对司法审判施加影响。
关键词:社会舆论 司法审判 正义观念 社会心理 
论穆勒的功利主义正义
《青春岁月》2017年第12期387-387,共1页由煜堃 
穆勒在其著作《功利主义》的第五章阐述了他的正义观,认为正义是基于功利之上的。他先阐述了自己的正义观,后来用正义与功利在三个方面的相互印证证明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功利主义 正义观念 正义感 
中学生应当树立程序正义观念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6年第11期00135-00135,共1页苗昊东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公平正义的民族,公平正义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追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从古代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到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崇尚。十...
关键词:中学生 正义 观念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省思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年第7期42-43,共2页贾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已近百年的历史。它的真理性被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成为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党的理论指导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意识形态领域 官封 教育观点 道德失范 德意志意识形态 生活性 人类解放 民族复兴 正义观念 
法科学习和思考的几个层次:以彭宇案为例
《中国研究生》2014年第2期50-51,共2页刘文会 
在我看来,法科学生读书深造之目的,在于获得更强的自由超越之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外化为推进社会正义实现的种种努力。一般所谓读书之思维训练,其实质是自由和正义观念的培育,而谋篇布局、写作论证某一主题,也不过是借此明晰事理、...
关键词:学习 彭宇 社会正义 正义观念 法科学生 思维训练 谋篇布局 自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