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动员

作品数:978被引量:1902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林伟京刘力锐杨小明李军全冯志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共党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动员工作研究——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组建为中心
《中共党史研究》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刘志鹏 李健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文献整理与研究”(21BDJ021)的阶段性成果。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
关键词:华东局 山东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干部南下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折实储蓄述论被引量:4
《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4期141-150,共10页丁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研究”(21ZDA074)的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政权在各解放区面临许多难题,其中,物价问题最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民众生活。物价动荡,极易导致社会动乱。中共在解放区为平抑物价、恢复国民经济、稳定政权,号召群众提高觉悟,用政治力量来取缔各种投机。在这一时期...
关键词:物价问题 平抑物价 社会动乱 新中国成立前后 政治动员 民众生活 合理措施 储蓄 
一九二六年中共对五卅周年纪念的实践及其政治意涵被引量:4
《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3期73-87,共15页张仰亮 
201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2019EDS001)“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组织的组织形态研究(1920—1927)”的阶段性成果。
为继承和发扬五卅运动时期的反帝爱国精神,1926年中共在各地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五卅周年纪念活动,尤以上海声势最大。中共意图沿用五卅时期联合战线的组织模式共同举办纪念活动,但各方政治力量基于自身利益的不同考量,对五卅纪念的理解和...
关键词:一九二六年 中国共产党 五卅纪念 革命纪念 政治动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化馆动员功能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为例被引量:3
《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1期40-50,共11页刘宇 齐小林 
文化馆是政府开办的教育、宣传和娱乐机构。20世纪50年代,为了动员城市民众参与各种政治运动,政府以文化馆为阵地,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鼓动工作。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为例,该馆通过诉苦大会、街头演讲、政治报告等多种方式,迅速地...
关键词:文化馆 政治动员 市民情绪 诉苦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国耻纪念述论被引量:4
《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1期51-62,共12页熊斌 周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国耻教育研究”(14CZS043)的阶段性成果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通过国耻纪念分析革命时局,宣传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在复杂的国内局势与党际关系形势下为自身发展谋取政治空间。中共领导的国耻纪念活动既有助于激发国人救国雪耻的热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形象;虽然...
关键词:国耻 纪念 政治动员 
新闻宣传与政治动员:以上海“四反”运动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6期74-86,共13页郑维伟 
政治动员是中共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手段。新闻宣传服务于政治动员,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上海"四反"运动期间,新闻媒介对资产阶级的报道,从理论到实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渐次展开。运动伊始,媒体重点报道周恩来关于民族资产阶...
关键词:“四反”运动 新闻宣传 思想改造 
论《群众》周刊在抗战初期的政治动员被引量:6
《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6期97-106,共10页张红春 雷国珍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
关键词:《群众》周刊 抗战初期 政治动员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被引量:16
《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4期93-99,共7页陈益元 黄琨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社体制终结后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以湖南省攸县为个案》(编号:11YBA11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公社体制下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变迁实证研究》(编号:11A029)的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土改工作队的建构,阶级成分的划分,乡村政治精英的重塑,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社会原有的社会格局和秩序。从此,农村社会结构被重新构造,乡村权势...
关键词:土地改革 农村社会 政治动员 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皖西北地区治淮运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4期80-89,共10页葛玲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建国初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以1950年代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12YJC770015)的阶段性成果
1950年的淮河水灾催生了中央的治淮决策。历经淮河水灾影响的皖西北地区在这场治淮运动中,成为当然的主阵地。不过随着工程的不断延续,以及水灾影响的慢慢退却,皖西北民众的治淮态度由最初的积极转向消极。民众态度的转变并未影响政府...
关键词:治淮运动 皖西北地区 政治动员 水利政治 
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2期20-32,共13页关海庭 田巍 
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导致了农村贫穷落后、农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悲惨局面;地主阶级同广大农民阶级尖锐对立的残酷现实,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国民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阶级局限,以及中央保守势力占据统治地位,...
关键词: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政策 政治动员 阶级斗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