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抒情

作品数:476被引量:1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遇春张立群戴惠古远清杨珩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波德莱尔与中国当代先锋诗的发生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23年第3期62-75,共14页韩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波德莱尔与中国新文学”(批准号:21FZWB04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波德莱尔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1919-2019)”(批准号:19ZWC001)成果
波德莱尔与中国当代先锋诗的兴起有密切关联。1957年《译文》杂志刊载的波德莱尔译诗及评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诗人中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波澜,开启了当代诗歌的自新之路。波德莱尔给当代先锋诗以形象和形式两方面的“赋形”力量,...
关键词:波德莱尔 先锋诗 当代诗歌 恶魔主义 政治抒情诗 《译文》 张力为 自新之路 
独战的战士 时代的歌手--论郭小川及其诗歌创作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93-100,共8页孙景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重要问题研究”(11BZW108).
郭小川既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又是一个"独战的战士"。他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不断奋战,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同时笔耕不辍,勇于探索,创造了著名的"郭小川体",展现出优秀作家应有的创新精神;他带着"战士"与"歌手"的双重身份,写下了一曲曲...
关键词:郭小川 战士诗人 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体 新诗 诗体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浪漫主义纵谈横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42-49,共8页石小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W10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纵向地说,形成了歌唱共和国成立、庆祝"八大"召开、国庆十年献礼和知识分子"脱帽加冕"高歌抒怀四个冲击波。横向考察,诗人站在时代政治高端拥抱宏大抒情对象,胸襟开阔,气魄宏大;运用铺...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 浪漫主义 风格特征 解读释疑 
李煜与辛弃疾的“政治抒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年第7期9-10,共2页李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全唐诗>创作接受史文献缉考"[编号:14BZW082];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国学’中的文学教育模式研究"[编号:2014QNGG1803]阶段成果之一
在晚唐五代词史的演进过程中,南唐后主李煜在词中表现出浓厚的政治抒情意味。豪杰词人辛弃疾则继承并发展了其抒情表现和手法,情感深挚崇高,词境深沉阔大。二者均通过对比映衬、情景交融和白描手法书写家痛国恨,在词史上彼此辉映。
关键词:李煜 辛弃疾 政治抒情 词体演进 
论“敬之体”及其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69-176,共8页吴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ZW144)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昂扬奔放,又带有明显的"颂歌"调子,是"十七年"文学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代表作,被称为"敬之体"。这种诗体往往不用比喻或者象征去设定作品主题,直接歌颂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情感内容的政治对象,"小我"与"大我"近乎重合。抛...
关键词:“敬之体” 贺敬之 政治抒情诗 “红色抒情” 
激进主义: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文化逻辑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77-80,共4页陈祖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革命’时期的文学遗产--中国当代激进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批准号09XZW013)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占主流地位的中国文学从文化精神发展的角度看,主要遵循激进主义的文化逻辑,有政治的、革命的、乌托邦的、赞颂与战斗的、求纯求新的等多种表现。激进主义的文化逻辑更具体地在此期间流行的文学类型如新民歌、政治抒情...
关键词:激进主义 文化逻辑 新民歌 政治抒情诗 革命样板戏 
强度 厚度 力度——新时期政治抒情诗的浪漫主义特质被引量: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石兴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一部分
诗歌艺术的抒情性决定了它与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误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但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中仍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抒情强度、厚度和力度,这在政治热情激...
关键词:新时期 政治抒情诗 浪漫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