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禁止

作品数:29被引量:13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高咏李倩岳礼玲张永泉付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春岁月》《中国检察官》《环球法律评论》《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理论廓清与规则检视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占善刚 张文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6条确立了民事诉讼领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反映出制度层面对于违法取证行为的规制坚守法秩序统一的理念。发端于刑事诉讼与英美法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契合我国...
关键词:一元法庭 证据规则 证据禁止 利益衡量 实质正义 
证据禁止理论视角下引诱取供证据能力审查规则重塑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倪铁 吴烨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能够直接反映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因此,口供一直是证据审查体系中的重点。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证据法体系中,引诱取供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法律规制变相限缩了引诱取供的行为内涵,证据能力审查规则...
关键词:引诱取供 证据审查 证据能力 证据禁止 
不自证己罪原则于行政程序之适用——以欧陆法为考察中心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徐孜男 
假如于行政程序中得强迫公民提交犯罪证据,并在对其进行的刑事追诉中使用,不自证己罪原则便不过一纸空文,是以行政程序领域亦有适用不自证己罪原则之必要。至于适用之方式,相较而言,证据运用禁止的方案最能够平衡兼顾国家行政利益的保...
关键词:不自证己罪原则 沉默权 行政协力义务 证据禁止 
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界限被引量:1
《证据科学》2023年第4期405-416,共12页李勇 
2023年度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企业合规行刑衔接机制研究”(SJ2023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受制于传统证据法“三性”(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理论的惯性思维,又困惑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两难抉择,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界限混乱。借鉴证据禁止理论,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是关于证据使用禁止的问题,属于证据能力的范畴,二者的...
关键词:证据禁止 证据能力 非法证据 瑕疵证据 
德国刑事证据禁止利益权衡理论的演进及其借鉴被引量:9
《环球法律评论》2021年第4期132-147,共16页王颖 
德国历经百年确立了体系化的刑事证据禁止理论,其中利益权衡理论在学理与判例的共同推进中逐渐确立通说地位。利益权衡理论以取证程序违法与法律后果为核心内容,实体层面以程序违法程度及犯罪严重程度为核心权衡因素;法律后果层面,存在...
关键词:证据禁止 利益权衡 裁量排除 法定排除 
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规范解释与实务观察被引量:16
《中国法学》2020年第3期223-243,共21页周翠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事人平等原则与民事证明减轻体系的建构"(项目批准号:16BFX094)的阶段性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6条和第104条对民事证据的合法性作出全新诠释,其分为证据收集合法和证据评价合法两个层面,前者并非后者的必要条件。依照《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6条的规范意旨,仅当取证方式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禁止 证据收集 证据评价 
比较法视野下非法取证的限制原则——兼论营救式刑讯的正当性被引量:1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97-100,共4页徐艺宁 
与寻常的刑讯案件不同,德国的“达斯纳营救案”充分体现了法与情的隐性冲突,由此入手探讨在此特殊情形下非法取证的合法性以及是否存在例外情形的生存空间。同时借此契机探讨德国对非法取证行为的规制依据和非法取证后的救济路径,以期...
关键词:营救式刑讯 非法取证 证据禁止 
米兰达规则的德国法镜鉴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47-58,共12页陈真楠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重大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17ZDA127)
为保障被追诉人的沉默权及辩护权,德国法要求警察、检察官及审判法官均应在讯问被追诉人时告知其享有的权利。这就是德国的"米兰达规则"。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并未规定违反"米兰达规则"是否会导致证据使用禁止的结果,德国司法实践也经...
关键词:米兰达规则 证据禁止 沉默权 口供 
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和完善——以德国证据禁止法则为借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81-84,共4页邱饰雪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非法证据的排除有利于提高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为准确惩罚犯罪,切实保障人权,我国在不断修改立法,2017年"两院三部"还联合印发了《新排非规定》,其进一步确定了非法证据的...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新排非规定 证据禁止法则 
非法证据排除的共通性宪法权利基础及其启示被引量:4
《河北法学》2018年第3期61-71,共11页王秀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实证观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14BFX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在宪法正当程序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司法适用直接发展出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德国则在成文法规定了禁止非法取证后,又在宪法实体权利基础上通过对基本权利第1条和第2条的解释推进了证据禁止理论的发展。以宪法基本权利为基础确立的非法...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禁止 程序权利 实体权利 司法适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