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言

作品数:1750被引量:2252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龙宗智张月满姜丽娜郭华樊崇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律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中)——证人等人证调查被引量:4
《中国律师》2018年第8期50-54,共5页龙宗智 
(文接第六期)这里所讲证人等人证调査,包括对除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证,即普通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以及侦査人员的调査。一、证人出庭规则证人作证的一般规则,第一条是证人出庭规则。
关键词:侦查人员 专门知识 诱导询问 证人出庭作证 庭前证言 刑事庭审 
“排除非法证据”程序中的律师职责
《中国律师》2015年第3期67-68,共2页孙凡 
律师帮助被告人"排除非法证据"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辩护行为,在实践中难以奏效。一般律师都放弃这种辩护,只寄希望于办案人自我否定的证据辩护方式,即使提出了"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也只是尊重被告人的意愿而已。如何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
关键词:非法证据 举证责任 公诉机关 侦查人员 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法 程序处理 侦查部门 证人证言 出庭作证 
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被引量:1
《中国律师》2014年第7期69-71,共3页叶扬 关婧然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内容 “如果对实施的证明需要以个人的感知为根据,应当在审判中对他询问。不得通过宣读以前的询问笔录或者书面证言的方式代替询问。”这是直接言词原则的典型表述,可以看出,其排除书面形式代替言词方式进行调查...
关键词:直接言词原则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刑事诉讼 询问笔录 书面证言 书面形式 审判 
人物
《中国律师》2013年第2期94-94,共1页
陈光中:“法院决定证人是否出庭”不利查明真相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著名法学家陈光中针对新刑诉法司法解释第205条表示.“法院决定证人是否出庭”不利查明真相。他认为,只要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证人证言 人物 中国政法大学 证人出庭 司法解释 定罪量刑 陈光中 刑诉法 
破解“一对一”案件的证明难题
《中国律师》2011年第3期57-59,共3页李明 
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一对一”案件的证明是刑事审判中的一大难题,而这一问题在职务犯罪案件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此类案件中,往往只有行贿者与受贿者而无第三人在场,难以收集到或者根本没有耳闻目睹的证人证言,也很难获得足...
关键词:职务犯罪案件 “一对一” 证明 刑事司法实践 间接证据 口供补强规则 刑事审判 证人证言 
被告人充分阅卷的正当性基础
《中国律师》2010年第2期26-27,共2页韩嘉毅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权获知辩护人所搜集的在卷材料,当前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作出规定。从控辩均衡,知情权、辩护权的应然角度而言,被告人充分阅卷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当...
关键词:被告人 正当性基础 阅卷 案卷材料 证人证言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 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中国律师》2007年第12期60-61,共2页徐尉 吴瑞霞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的证人大多不愿或不敢出庭作证.故现行通常做法是控、辩双方分别将自己的证人陈述作成证青笔录,在庭审举证阶段,仪以宣读形式了之,法官也不乏轻松地加以“认证”。证言笔录,属于传闻证据的一种,作成证...
关键词: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刑事诉讼 证人证言 刑事案件 传闻证据 定案证据 笔录 固定化 
我国刑诉法应确立诱导性询问规则被引量:1
《中国律师》2005年第12期47-48,共2页罗力彦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中最具诉讼特色的程序。由于法庭询问最精彩的阶段集中体现在对证人的交叉询问过程中,并在发现事实真相上显示了极为有效的作用,被盛赞为基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所创就的最大法律运作机制的美称。而诱导性询问正是交叉...
关键词:诱导性询问规则 刑事诉讼 中国 证人证言 
法官解读“证人出庭作证”——试析民事案件中证人作证有关程序问题
《中国律师》2004年第12期56-56,共1页杨爱军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书证、物证等其他证据相比,证人证言是真实性相当难把握的一类证据。一般而言,证人只有出席法庭审理才能对影响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各种因素予以澄清,诉讼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由此可知,证人出庭作证...
关键词:证人出庭作证 诉讼活动 证人证言 证人作证 证据 民事案件 法官 程序问题 参与者 解读 
是祸,更是惑——律师因庭审言论被诉之后
《中国律师》2004年第7期25-26,共2页李华鹏 
古语有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不说其是否违背唯物论精神,但对于专职律师张金龙而言,在得知自己因一次庭审的几句言论被对方证人诉上法庭时,他还是想到了这句话。“执业10年,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被告。
关键词:律师制度 庭审言论 证人证言 侵权行为 豁免权 《律师法》 律师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