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机制

作品数:2225被引量:9978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吴移谋廖万清陈金富陈文列戚中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医学综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纤维结构不良的致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24年第9期1098-1103,共6页侯振兴 段星宇 廖文胜 刘明阳 高延征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2103115);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SBGJ202103019)。
纤维结构不良(FD)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良性骨肿瘤,主要由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刺激活性多肽基因突变导致骨骼矿化缺陷、局部破骨细胞增多,从而引起正常骨骼被纤维组织侵蚀。FD可累及各部位骨骼,尚缺乏针对性的分类系统,且难以...
关键词:骨肿瘤 纤维结构不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地诺单抗 
NLRP3炎症小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24年第1期98-102,107,共6页陈佳慧 曾家顺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QZYY-2021-005);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gyfynsfc[2020]-4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症持续发作,造成软骨和骨骼损伤,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致病机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医学综述》2023年第15期3032-3036,共5页宋娜 何秀丽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目的在于替代肾衰竭丢失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心血管相关并发症是导致MH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且以透析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室...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相关并发症 透析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发展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23年第4期706-710,共5页肖雅 洪莉 李素廷 陈茂 黄筱雨 朱芳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2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1364);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项项目(201817092)。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由于盆底支撑组织薄弱和功能缺陷而导致阴道内盆腔器官下降的多因素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POP会影响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部分患者因宫颈及阴道暴露而易引发尿路感染,患者生活质量严...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肌肉 危险因素 致病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被引量:1
《医学综述》2022年第14期2762-2767,共6页马金 丰宏林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与神经退行性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进行性萎缩,累及呼吸系统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目前研究的与ALS致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C9ORF72重复扩增、肉瘤融合蛋白...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致病机制 分子遗传学 致病基因 作用靶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被引量:12
《医学综述》2022年第12期2363-2367,共5页孙建林 吕新翔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肺炎、菌血症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革兰阳性病原菌。随着其感染发病率的增高,耐药甚至多耐药菌株在临床上陆续出现,治疗难度加剧,致死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与其自身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广泛研...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机制 毒力因子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相关癫痫的致病机制
《医学综述》2020年第20期4027-4031,4037,共6页邵洪雪 张忠玲 
癫痫是一种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反复发作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与癫痫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其基因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外侧癫痫 脑炎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医学综述》2020年第13期2559-2563,2569,共6页韩雪梅 舒小闯 王玉平 郑亚 关泉林 周永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9640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2201,2017YFC090830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8JR3RA366)。
胆囊结石为肝胆系统常见的良性疾病,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的首选临床治疗方法。然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组分构成比及胆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有关。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
关键词:胃癌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 致病机制 
血脂代谢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意义被引量:1
《医学综述》2020年第6期1193-1198,共6页张蕊 刘婷 陈菲 吴粉毅 乔成栋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 血脂紊乱 载脂蛋白 致病机制 干预措施 
幽门螺杆菌与多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医学综述》2019年第16期3151-3158,共8页赵丹丹 刘敏 李强 姚玮 王玉平 关泉林 周永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7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2201,2016YFC0107006);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7JR5RA190,17JR5RA254,18JR3RA366);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lzujbky-2018-kb15)
幽门螺杆菌(Hp)与胃肠道内外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Hp感染不仅累及消化系统,还可累及呼吸、循环、血液等系统,在许多疾病中根除治疗有明显的益处。虽然Hp感染的利弊仍存在争议,但Hp是胃炎的主要原因是公认的,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疾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多系统疾病 炎症反应 致病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