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

作品数:610被引量:135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德春王云路方一新董志翘化振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语言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古汉译佛经的设问句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2期35-50,共16页赵长才 
本文对中古时期汉译佛经的设问句进行考察,着重分析汉译佛经文献设问句的表达手段和使用特点。通过与上古汉语时期和中古时期本土文献设问句的对比,勾勒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时期设问句的历时发展脉络,并就中古汉译佛经中“所以者何”“何...
关键词:设问句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汉译佛经 历时发展 
从八部书看中古汉语语法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蒋绍愚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是一个有待于加强的问题。本文选取八部中古汉语时期的著作(包括中土著作和汉译佛典),进行分析,概括出中古汉语时期八个方面语法特点,并指出这些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汉时期这些特点还不很明显。
关键词:中古汉语 语法特点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靳固”再议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146-157,共12页方一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古专类文献词汇研究—以道经、佛典、史书为中心”(20JJD740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阶段性成果
中古时期,有“靳固”一词,较早见于《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此例“靳固”,诸家有不同意见:或释“靳”为吝惜,“固”为固...
关键词:靳固 《世说新语》 中古汉语 汉语词汇史 翻译佛经 
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2期117-130,共14页徐英 赵纯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孝方言与周边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8BYY041)
本文以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为着眼点,结合现代方言,描写此期反复问句的三种类型:VP-Neg式和VP-X-Neg式,以及使用新兴语气副词的Adv-VP-Neg式,统计出它们各自的使用情况。发现南北朝反复问句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北朝中土文献的“VP否”出...
关键词:中古汉语 南北朝 反复问句 句法 
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伊”的来源试析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1期181-196,共16页卢玉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汉语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关系研究”(ZBH20191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项目“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来源和演变研究”(2019M660922)的阶段性成果
前辈学者大多承认或暗示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伊”可能来自先秦的指示代词“伊”,但同时认为其演变过程无从考证,理由主要是两者存在从《诗经》时代到《世说新语》时代的空白期。本文从《诗经》中“伊”已有指示代词和指代人的用例、...
关键词:中古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演变过程 
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1期1-22,共22页赵长才 
汉语选择问句从上古到中古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提出了新的句式分类框架,并对各类中古时期存在的选择问句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文章就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中选择连词的确定和...
关键词:选择问句 分类框架 中古汉语 历史演变 
上古到中古汉语使役句的兴替与和谐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年第2期83-98,共16页刘华丽 
上古—中古汉语使役句有“作、使、俾、令、教”字句,不同时期它们的语义分工不同,有各自的演变过程。句式间的兴替表现为:“使”字句经历语义泛化、融合成为优势句式,取代“作、俾”字句;“令”字句吸收其他句式的特点,与“使”字句和...
关键词:使役句 兴替 和谐 
汉语反复问句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及相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年第1期114-138,共25页赵长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14ZDB092)的资助
汉语反复问句从上古到中古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对先秦两汉反复问句研究状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做了简要概述。然后着重根据中古时期本土文献和汉译佛经文献所反映出的反复问句的实际情况,对中古时期汉语反复问句提出分类标准并建...
关键词:反复问句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汉译佛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