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数:4708被引量:5875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晓明王尧李平贺绍俊何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阁晶明简介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阎晶明,山西偏关县人。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关键词:中国鲁迅研究会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硕士学位 陕西师范大学 全国政协 中国现代文学 学会副会长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吴秀明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叙述 於可训 洪子诚 吴秀明 星座图 
“70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叙事主潮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曹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七十年文学批评的范式嬗变与批评实践研究”(20BZW1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资源路径与演进机制研究”(2024JJ009)研究成果。
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个“代”可理解为时代,也可以理解为代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以“代”命名的文学群体并不少见,如新时期文学的“第三代”“晚生代”等。作为代际写作,当“70后”于1996年...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新时期文学 新世纪文学 文学群体 主潮 现代观念 现代文学 个体经历 
当代脱贫攻坚文学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以阿来为考察中心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3期183-187,共5页杨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研究”(22CZW060)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以脱贫攻坚为主要题材的新兴创作领域和生产引导机制,涌现出大量作品。如滕贞甫的《战国红》、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赵德发的《经山海》、关仁山的《金谷银山》、王华的《海雀,海...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创作领域 欧阳黔森 赵德发 新闻报道 关仁山 脱贫攻坚 创作现象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吴秀明 葛舒沁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论—实践’视域下的当代文学史料学研究”(22BZW022)研究成果。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薛冰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期刊 文化使命 南京大学 历史感 辽宁沈阳 
“地方”与“传统”:寻根文学筛选机制考辩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6期77-82,共6页韩欣桐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研究成果。
寻根文学诞生于1985年前后,已成为新时期文学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表面上看,寻根文学已经完成了历史化和经典化,成为当前任何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如果深入观察会发现,这场文学运动的轮廓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样...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寻根文学 文学运动 新时期文学 陈思和 考辩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经典化 
正读、误读、选读及其反思——21世纪以来西语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译介与传播状况分析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6期200-206,共7页周小舟 
无论作者如何标榜自我独立,文学作为深度植根于特定文明和社会文化的艺术形式,总能从各个层面将复杂的文化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展示与其所属的社会文化相互映衬、相互作用,最终合力成为一枚滤镜。文化与文化之间也是透过这...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滤镜 译介与传播 自我独立 虚幻 
与文学共舞——韩欣桐文学批评印象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杨庆祥 
我博士毕业后留在人大任教,主讲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欣桐是我授课的第一批本科生。我在留校任教前就听闻人大的本科生都是优中选优遴选上来的,普遍聪慧好学,偶尔也有刁难老师的情况发生。那时我年少轻狂,也不使用教材,全部...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做笔记 博士毕业 文学批评 认真听讲 使用教材 一笔一画 本科生 
“在正直的爱的海岸上”——评孟繁华文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5期123-129,共7页钱晖 
批评研究是一种具有文学史性质的叙述,它应将研究对象置于社会历史结构中完成一种总体性的把握和定位,而批评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则会呈现出不同的面向与路径。孟繁华的文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2016—2021的文学状况》为我们展...
关键词:当代文学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杂志 孟繁华 学术期刊 文学经典化 文学状况 近五年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