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

作品数:16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胡道静李浙红董明明孙坤更多>>
相关机构:人民出版社太原师范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台州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青春岁月》《走近科学》《西部(新文学)(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说中国古代兵器(四)
《少林与太极》2021年第1期57-59,共3页阿布 
十四、耙耙头本为农具,并非兵器,乃神农之遗制。耙作为兵器来历亦甚悠久,与弓、弩、矛、盾无分前后,本用木质,后为铁质而成兵器。《西游记》中猪八戒用的兵器就是钉耙,这虽然是小说中虚构的,但也从中可见当时耙头盛行于武林。耙有齿,可...
关键词:猪八戒 古代兵器 《西游记》 
浅说中国古代兵器(三)
《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12期49-51,共3页阿布 
十、弓与弩弓是一种利用弹力射出弦上的箭杀伤远距离敌人的兵器。28,000年前原始人类为狩猎获取生活食物,将树枝、金属棒弯起来用绳索等绷紧而成,自有战争以来即成为主要兵器之一。至春秋战国,选材形制均有较大改进.
关键词:原始人类 古代兵器 金属棒 春秋战国 
浅说中国古代兵器(二)
《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10期44-45,共2页阿布 
五、鞭鞭为短兵,其由来与锏相同,但是锏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软硬之分。古籍所载大都为单鞭、硬鞭,到了21世纪则重软鞭。双鞭之法大概是后人见锏法双用攻防并行,故将其引入鞭法,易单为双。鞭与锏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其抡舞攻御...
关键词:单鞭 古代兵器 六角形 短兵 虎尾鞭 西北地区 铁鞭 21世纪 
中国古代兵器文化探究——以《说文解字》为主要研究对象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8期123-125,共3页任建强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3500常用字形体变化研究”(2019SY526);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3500常用字形体变化研究”(SYYJSJC-1901)。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是第一部影响深远的字典,收字9353个,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象的百科全书。本课题通过研究《说文解字》中的兵器字,以管窥古代兵器文化,进一步揭示古人的战争观。
关键词:《说文解字》 兵器字 兵器文器 
浅说中国古代兵器(一)
《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7期40-41,共2页阿布 
在武侠小说和电影中,说起某位大侠武功高强,人们常常会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十八般武艺”是什么?“十八般武艺”其实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找不到,明代谢肇淛《五杂...
关键词:谢肇淛 武侠小说 十八般兵器 古代兵器 褚人获 样样精通 十八般武艺 《五杂俎》 
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沿革
《科学之友》2013年第8期21-21,共1页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兵器一直居于特殊地位,5000年来的人类历史首先是一部战争史。兵器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强盛程度。兵器的研究和生产,集举国最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科技、巨大的财力和物资,
关键词:古代兵器 人类历史 中国 战争史 
中国古代兵器的视觉形象转变
《青春岁月》2012年第21期215-215,213,共2页董明明 
人们对兵器的视觉印象大多是汇聚在战场之上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进,有些兵器的视觉形象渐渐发生了变化,它们已不再是战争的名片,而产生了另外一些符号象征意义,文章试图探讨古代兵器中的视觉形象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关键词:兵器 视觉 转变 
金戈铁马——中国古代兵器
《走近科学》2006年第10期14-17,共4页
飞箭鸣镝,刀光剑影,胜败的欢歌与悲曲早已在岁月的风烟中成为绝唱。只有那些无言兵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向后人诉说着中国古代曾经发生的战争岁月。
关键词:古代兵器 中国    
潘念中:中国古代兵器仿造大王
《西部(新文学)(上)》2004年第3期65-66,共2页沁人 
  仿古兵器展令人叹为观止   2004年元月1日至3日,在新开业不久的乌鲁木齐"红山新世纪购物广场",由该广场免费提供场地,举办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展览--"潘念中仿古兵器展".……
古代兵器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古代兵器》
《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139-140,共2页赵丛苍 
关键词:古代兵器 金相分析 科技成就 制作技术 发展脉络 制造技术 发展线索 发展进程 铸造缺陷修补 铸造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