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传佛教

作品数:29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狄其安李利安李桂红李小荣刘金英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建筑与文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致广大 尽精微 启智迪行——读圣凯法师《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有感
《法音》2021年第2期73-75,共3页管乐 
胡适先生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这句话在读完圣凯法师最近出版的著作《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后,...
关键词:增订版 胡适先生 专门学问 汉传佛教 法师 礼仪 独尊 
保护中国汉传佛教“律腔梵呗”的意义
《艺术评鉴》2020年第4期1-2,共2页狄其安 
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冷门绝学”《汉传佛教禅腔、律腔、上江腔三大腔系梵呗的收集记谱与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2019-01-07-00-09-E00009。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各种法会中,法师们使用音调演唱"赞""偈""咒""文"的形式被称为"梵呗"。目前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在失传,很多梵呗由于法会举行时间过长,不符合信众的快节奏生活,已经大大的缩减,而缩减的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梵呗",比如江...
关键词:“梵呗” 唱赞 非物质文化 
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论纲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3期89-90,共2页李小荣 杨遇青 
佛教虽然早在两汉之际就东传华夏,但正如梁启超《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所言“佛法确立,实自东晋”,汤用彤也指出,“东晋之世,佛法遂深入中华文化,人民对之益为热烈”。仔细体会两位大师的言下之意,都旨在强调佛教中国化的起点是在东...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佛教文学 思想史研究 文学思想史 中华文化 中国佛教 汉传佛教 东晋 
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论纲——从东晋到晚清被引量:2
《东南学术》2019年第1期194-212,248,共20页李小荣 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禅宗语录文学特色之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6AZW007);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传统宗教与中国文学研究"(闽委教思[2018]46号);中青年理论人才资助项目"汉传佛教与古代文论的关联性研究"(闽委教思[2018]1号)
佛教东传华夏之后,从东晋开始对中国文化的许多领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目前国际汉学界还没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东晋到晚清的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初步构想大致有:研究对象的确立依据、所使用的研究方...
关键词:汉传佛教 佛教文学 文学思想史 
中国汉传佛教梵呗唱词的文体与音乐特色
《北方音乐》2018年第8期79-80,共2页狄其安 
20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音乐的记谱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YJA760005)
汉传佛教寺院佛事中演唱的音乐形式被称为“梵呗”。我国梁代释慧皎法师在其所著的《高僧传》卷第十三中写道:“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
关键词:佛教 梵呗唱词 文体与音乐特色 
解析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的调式与调性被引量:1
《黄河之声》2018年第8期46-47,共2页狄其安 
20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音乐的记谱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YJA760005)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各种法会中使用音调演唱"赞"、"偈"、"咒"、"文"四种文体的音乐形式被称为"梵呗"。梵呗的调式非常丰富,它含有各种中国民族音乐调式的种类,其中还具有不同宫音系统不同调性交替的形式,丰富的调式和调性所形成的音乐...
关键词:梵呗 调性 调式 借字 
佛教文献《禅门日诵》中的音声
《人民音乐》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张鑫 
佛教经典文献中,有关论述音声的专论是非常少的,有在关佛教音声的内容大部分都散见在佛教藏经中。在历代藏经中载有音声的论著,如:唐代高僧道士于唐总章元年(668)编纂《法苑珠林》,其中卷三十六《呗赞篇》,"呗者短偈以流颂",记载...
关键词:《禅门日诵》 《圣教序》 中国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音乐 华严字母 
中国汉传佛教忏法及其音乐初探——以《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为例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7年第4期80-87,共8页郭娜 
忏法仪式源于古印度文化。其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后,一些仪式仪轨为适应当地风俗习惯,逐渐汉化。随着汉传佛教丛林僧伽制度确立,原印度佛教的忏摩、布萨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汉族文化特色忏法仪式。《千手千眼大悲忏法》正是以《大悲咒》为核...
关键词:汉传佛教 忏法 《大悲忏》 仪式音乐 
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的基本音乐素材解析——以上海西林禅寺“瑜伽焰口”法会为例被引量:1
《音乐天地》2015年第12期46-50,共5页刘金英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必须通过一定长度的时间展示。由于音乐具有时间性的特征,因此只有音乐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有所变化,才能使听众在一定的时间段中接受和记忆音乐。
关键词:音乐素材 汉传佛教 解析 法会 瑜伽 中国 音乐作品 时间 
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音乐研究现状综述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9期114-115,共2页刘金英 
"瑜伽焰口"法会是中国汉传佛教仪式中的一种大型法会,由于"瑜伽焰口"法会含有赞、偈、咒、文和长行,其音乐形式广泛而丰富,因此一直是宗教界和音乐界所关注与研究的对象。但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瑜伽焰口"这一大型法会的研究还存在着...
关键词:瑜伽焰口 佛教法会 佛教音乐 梵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