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青

作品数:29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复古山水游记章学诚东晋宗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商洛学院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文学遗产》《东南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释来复交往题咏中的文化认同及其书写意义——以《澹游集》为考察中心
《民族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132-144,共13页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钱谦益佛教因缘系年考实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9XZW015)阶段性成果。
《澹游集》是诗僧来复编撰的唱和、题咏总集,题咏者不乏虞集、欧阳玄、宋濂、月鲁不花、笃烈图、金哈剌等多族文人,可视为编者的交往叙事和多元文本的聚合。来复的“澹游”表现出多族交融的文化认同和士大夫式的入世关怀,以及鼓吹“脱...
关键词:释来复 《澹游集》 多族文人 文化认同 入世情怀 
李梦阳广信狱及相关事实考论
《文学遗产》2023年第1期70-83,共14页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诗纪事》校证、研究与补遗”(项目编号20BZW116)阶段性成果。
明代复古派领袖李梦阳以文章气节享誉文坛,却在广信狱事件中险些身败名裂、声名尽丧。该事件对弘正复古文学产生重大影响,但其中是非原委及背后的政治博弈、人物关系仍有待深入辨析。广信狱包括李梦阳与江西抚按官员江万实、郑岳、吴廷...
关键词:李梦阳 广信狱 宸濠之变 《明实录》 
晚明诗学中的主体质素论述及其演生过程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5期215-215,共1页杨遇青 
古典诗学中的作家论有两种主要趋势:一是儒家的作家论,认为诗是主体情志的呈现,构筑了古典诗学的理论基石;二是以佛道两家“无我”或“性空”为内涵,强调审美主体的虚灵不味。明中叶以来,随着阳明心学的发展,主体性问题占据了文学思想...
关键词:作家论 古典诗学 性灵说 童心说 主体性问题 阳明心学 审美主体 
晚明诗学中的主体质素论述及其演生过程——从李贽的“二十分识”到公安派的尚趣重学被引量: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67-77,共11页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钱谦益佛教因缘系年考实与综合研究”(19XZW015)。
从童心说到性灵说,文人主体性规定发生了深刻变化。李贽的“才胆识”三要素说重视写作主体的独立识见与批判能力,而袁中道以李贽三要素说为基础,把袁宏道万历二十五年的唯趣说和万历二十七年以后重学问的倾向加以整合,归纳出了性灵主体...
关键词:晚明诗学 李贽 公安派 童心说 性灵说 主体性 
胡缵宗《秦汉文》的编刻及其文学复古意义
《商洛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80-85,共6页蒋兴燕 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9XZW015)。
《秦汉文》是胡缵宗于嘉靖三年(1524)刊刻于吴中的古文选本。其选文编排不同以往的选本,带有明确的流派意识,鲜明地表达了秦汉派的文章复古观。其刊刻在江南地区,集结了一批新的文学复古生力军,在李、何之后掀起了又一波文学复古浪潮,...
关键词:《秦汉文》 胡缵宗 秦汉派 文学复古 
明代秦汉文特质:从经史之学到文学复古文章观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4-110,共7页蒋兴燕 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钱谦益佛教因缘系年考实与综合研究”(19XZW015)。
康海的文学思想与当时陕西、河南学人马理、吕柟、崔铣等的经史学术思想彼此呼应,表现出"融经筑史"的特质,对文学复古运动"文必秦汉"思想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康海承继先秦两汉经史传统,奉行"文章根本六经"的文章观,其"宗经而子史"的创...
关键词:文学复古 经史之学 秦汉文 康海 
从“利徐之学”到乾嘉学术——论西学东渐视域下儒学知识的重构及其悖论
《人文论丛》2021年第2期59-71,共13页杨遇青 
国家社科基金“钱谦益佛教因缘系年考实与综合研究”(19XZW05)阶段性成果。
明清以来,利徐之学的传播激活了中国儒者的数学兴趣,天文历算之学成为朴学的重要论域。这一新知把外在的“天地间事物实理”视作“格致”的对象,把“九数”与“六书”视作朴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儒者之学被拓充为通天地人的通人之学,虚...
关键词:利徐之学 乾嘉学术 格物致知 通天地人 实事之学 
“第四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前七子与明代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文学遗产》2021年第2期164-164,共1页杨遇青 李明阳 
2020年11月28—29日,由西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四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前七子与明代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明代文学 前七子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研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论杨一清四入陕西及其边塞书写的意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83-92,共10页杨遇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9XZW015);获唐仲英基金会仲英青年学者项目资助。
出身馆阁的杨一清把台阁文学中的禁体诗创作和联句唱和风气注入陕西藩臬唱和之中,边塞风物也赋予杨一清诗歌以新面貌,改变着其书写形态。特别是二次入陕以来,杨一清以政治家的格局写西北风物与边地战事,视野恢宏而“意气健畅”。这种边...
关键词:杨一清 四入陕西 边塞书写 文学演进 
在道学与文辞之间 ——以马理与吕柟的早期讲习活动及其文学思想为中心
《斯文》2020年第2期77-99,共23页杨遇青 蒋兴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9XZW015)阶段性成果之一,获唐仲英基金会仲英青年学者项目资助。
明代弘治、正德之际,马理与吕柟等关河诸儒同居辟雍,研习“明辨笃行之学”,这是北方学术的重要事件之一。他们力图从古代经史中领悟圣学原义,激活经学中的仪式和知识,表现出理与事相印证、身与世相统一的力行倾向;在文学上却有意识地生...
关键词:关河诸儒 太学同游 语体变革 行道之文 文道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