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学

作品数:75被引量:31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杨敏郑杭生石英周飞舟李友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论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阴山学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127-128,共2页符平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历程和经验、战略和实践、挑战和意义,及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丰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是学术界早已探索并在近几年起新的热潮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建构 特征和本质 社会学 多角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理论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探索——以郑杭生的学术思想为中心
《社会学评论》2024年第6期16-39,共24页符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理论研究”(22JJD840010)。
以郑杭生等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的历程,是中国社会学逐渐融入并对话世界学术的历程,更是中国社会学对西方学说进行建设性反思批判,不断强化理论自觉,不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程。以构建中国...
关键词:理论类型 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学 郑杭生 
社会运行论与标识性社会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138-148,共11页杨发祥 汪熹成 
社会运行论是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提出的第一个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宏观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标识性本土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从知识转译、知识生产、知识拓展三个维度,立体呈现了原创性理论的提出、应用和传播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
关键词:郑杭生 社会运行论 标识性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知识生产 
郑杭生先生的韦伯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奂平清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演进和本土逻辑”(22XNLG09)。
郑杭生先生是最早认识到韦伯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韦伯社会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中国内地学者之一。他坚持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的理论自觉,对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加以深入研究和借鉴应用。他在对韦伯“价值中立”思想的系统阐释中确立了中国特...
关键词:郑杭生 韦伯研究 价值中立 理想类型 理论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学特在何处
《新华文摘》2024年第16期158-158,共1页
陈心想在《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撰文指出,中国社会学要有“特色”,那么何为“特色”?如何实现“特色”?可以有两种意义的中国特色:一种是中国独特的,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社会学不能具有的。我们的社会学的议题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关...
关键词:社会学界 文化的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浙江社会科学》 影响力 
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发展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石英 
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意思相近又有所不同。一般理解,“变迁”表达的时间空间跨度要远大于“转型”。社会变迁总体上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每天都在发生的渐进过程。而社会转型则是指在社会变迁的长期过程中的某一...
关键词:社会变迁 渐进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学 社会转型 空间跨度 技术驱动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129-130,共2页陈心想 
社会学从命名为“社会学”时,就是要创造一门新学科,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社会学的科学性是与生俱来的特性,讲求科学的方法就是要脱离神学和哲学。但是,与此同时,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不仅是建立一门科学的研究社会的学科,更在于要通过...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学 二重性 科学的方法 科学性 学科 
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发展
《人文杂志》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石英 
中国社会正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高级阶段“智能社会”的跨越式双重转型。这种双重转型具有叠加性和不均衡性特征。驱动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引发社会时空、社会结构和运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科发展 社会转型 科技革命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5期100-102,共3页陈心想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学”,尤其是其中的“特色”该怎么理解,现状如何,应该如何,如何实现“应该”有的“特色”等,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思考,笔者想从社会学的二重性角度,即科学性与人文性,来尝试对构建“中国...
关键词:学界同仁 人文性 和谐共存 社会学 二重性 双重特性 张力 科学性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4-18,155,共16页陈心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项目号:19BSH002)研究成果;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支持。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性与人文性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质疑进...
关键词:社会学的二重性 科学性 人文性 中国特色社会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