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

作品数:621被引量:30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贵郑工杨克石邵大箴尚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吴昌硕情有独钟的缶
《景德镇陶瓷》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董耿 曹淼森 
(一)吴昌硕(1844年~1927年)诗书画印兼擅,并留下了大量佳作,被誉为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光绪八年(1882年),39岁的吴昌硕获得好友金俯将(名杰)赠送的古缶,甚是喜爱,于是以“缶”名其庐,并记之:“金俯将赠予古缶,元得之古圹。了无文字,...
关键词:吴昌硕 中国文人画 诗书画印 光绪八年  情有独钟 
陈师曾画学观念研究述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王华军 
在近代中国画理论书写和创作实践中,陈师曾的画学观念是认识中国水墨人物画形态转型问题极其重要的线索之一。尽可能掌握和解析陈师曾的画学观念,有助于研究者追根溯源,更清晰、充分地认识和讨论中国画的传统延传、现代转型问题。
关键词:陈师曾 画学观念 中国文人画 
从“重气”到“尚韵”:中国文人画美学品格变迁理路探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0-24,共15页曹贵 
考察从东晋顾恺之始至清末民初康有为、陈师曾和徐悲鸿等众多有识之士论画的1500多年绘画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文人画的美学品格经历了一个由“重气”到“尚韵”的变迁理路。而在中国文人画美学品格发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顾恺之、谢赫、张...
关键词:文人画 美学品格 重气 尚韵 
“文化性”与“技术性”:基于董其昌视角的中国文人画创作理论愿景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曹贵 
董其昌是一位在中国文人画史上影响至深的重量级人物,对其关于文人画的美学理论主张,我们不应只是片面地依据其某一阶段的片言只语进行判定,而应以更宏观的视角,从其一生的艺术实践和体悟中加以全方位的探赜、归纳和总结。董氏的文人画...
关键词:董其昌 文人画 理论愿景 有道有技 
尹沧海 复归于朴 了然物外
《时尚北京》2024年第10期122-127,共6页张于惠子 
尹沧海的水墨艺术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借物写心、发乎情思这一美学传统,摈弃了对自然之外色相的热心,转向自身内在本质的探索,其书画深谙文人大写意诣趣中的禅宗写意之风。观沧海之书画,无事雕琢,于闲放中见整肃;意到笔随,于平淡中寓天...
关键词:中国文人画 水墨艺术 白阳 美学传统 大写意 复归于朴 清净心 石涛 
黄宾虹“夜山”意象的四个发生学维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4期34-43,共10页段歌 
“夜山”是黄宾虹晚年山水画的经典主题,以其为案例在发生学维度上进行分析,发现“夜山”是一个融通了哲学与艺术的复义概念。它聚焦于“墨”这一文人山水画构成的关键元素,在先秦—北宋道学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哲学语境下,是时空层面上对...
关键词:黄宾虹 “夜山” 中国文人画 内美 墨华 
试论中国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之异同被引量:1
《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6期167-169,共3页张悦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北宋时期形成艺术潮流,到元代发展繁荣,历经明清,至今经久不衰。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绘画流派之一,在现代主义流派中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两种艺术分属...
关键词:文人画 表现主义 比较 主观 
别样之荷——赵先闻的绘画艺术
《走向世界》2024年第19期86-87,共2页王长征 
先闻对纵向传统的汲取是有选择的,这说明传统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莫过于个人对传统的独立采选,在向传统致敬的同时,他留下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发生了改变的传统。北宋周子《爱莲说》传至他心,他奉之承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关键词:中国文人画 《爱莲说》 绘画艺术 述而不作 香远益清 其命维新 做学问 重要性 
苏东坡和倪云林的绘画艺术兼论文人画
《艺术家》2024年第5期26-28,共3页程晏 
中国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苏东坡和倪云林作为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他们绘画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均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旨在探讨苏东坡和倪云林两...
关键词:倪云林 中国文人画 篆刻艺术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史 苏东坡 论文人画 对后世的影响 
写在“刀笔从心·书画印三人展”前
《荣宝斋》2024年第3期192-203,共12页秦佳 朱培尔 魏广君 云梦泽 李晖 
从宋代书家苏轼、米芾等人的墨戏之作开始了中国文人画的萌芽,绘画也从“崇尚写实”到“写心尚意”,澄怀观道、迁想妙得。明代中期到清初大写意之风盛行,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画派”皆是以书法笔意入画的高手,无不气韵生动、中...
关键词:八大山人 澄怀观道 中国文人画 迁想妙得 扬州画派 气韵生动 中得心源 墨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