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现代性

作品数:42被引量:8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妥建清陈佑松杨联芬王一川杨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比较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土的情绪、哲学与伦理——葛水平乡土小说论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金春平 
叙事谱系与经验增殖中国乡土小说常常被放置于不同的观念组织和理念范畴之内,依托于各自的叙事动机与文学企图,演绎出脉络纷纭而形态迥异的乡土小说图景,担负着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的重要修辞装置——启蒙、革命、地方、民间、诗意、怀...
关键词:乡土小说 葛水平 叙事动机 文化理念 形态迥异 流寓 中国文学现代性 魔幻 
迟滞的现代性:抗战时期康定文艺社成立始末考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4期221-233,共13页李国太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文化与西南区域文明互动研究中心2022年年度项目“1950-1970年代康藏文学表述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HDZX202205);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地重大项目“晚清民国时期康藏文学表述与多民族国家形象塑造”(SC19EZD053-04);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项目“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的研究成果
引言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都是一个热门话题,相关著述颇多,讨论逐渐深入。现代性之起点也从“五四”上溯到“晚清”,以王德威为代表的学者甚至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经典论题。王氏还曾著文指出,回答“中国文学现代性在哪里...
关键词:王德威 抗战时期 热门话题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五四 中国文学现代性 考述 晚清 
视界、差异与对话:论《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2-20,共9页卢絮 
武汉大学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支持计划:武大—杜克中西文论的对话互鉴研究联合科研平台(KYPT-PY-1);2019年佛山市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扶持资金(81031926)。
美国学者罗福林(Charles A.Laughlin)主编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争》体现了美国学界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现状。编者力图展现一种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景观,以概念重构的方式来界定和挑战传统的研究假设与框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
关键词:现代性 多元化 对话性 视界 
去冷战批评与中国文学现代性被引量:3
《南方文坛》2018年第6期59-65,共7页王晓珏 
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捩点。在地理上,它带来了冷战式的分裂,导致了多重离散、分隔与动荡。在文化上,它引发了歧义纷呈的民族国家、政治文化想象。1949年的分裂是断裂、延续、转折,它是危机也是契机;流亡和疏离的经验启...
关键词:中国历史 文学现代性 冷战 1949年 批评 文化想象 民族国家 自我反思 
评《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
《南方文坛》2018年第6期66-67,共2页沈双 王晓伟(译) 
王晓珏的《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1949前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讨论的问题对《现代语言季刊》的读者们来说,并不陌生,...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文学现代性 冷战 1949年 with 现代语言 “现代” the 
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对英国文学的跨文化选择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陶家俊 冯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跨文化的文学场: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的对话与认同》(11BWW00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现代性批判角度反思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在中国文学现代性发轫之处发挥的独特的跨文化选择作用。这首先表征为林纾以小说文类为参照的英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代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契合;其次是跨文化选择过程中围绕林纾而形成的...
关键词:林纾 英国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性 跨文化选择 
中国文学现代性起源的争议及其实质——论王德威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被引量:3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41-50,共10页王晓平 
在中国现代文化领域,中国的"现代"的意涵究竟是什么?这一历史经验如何影响文学书写以及如何创造文学现代性?我们应如何理解历史内容和文学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察王德威关于晚清文学中存在中国现代性最早萌芽的论断,可以看出:他的关于...
关键词:文学现代性 王德威 新历史主义 后现代主义 系谱学 保守主义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所体现的中国文学现代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2期42-43,共2页朱晓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平凡的世界》所体现的中国文学现代性内涵,发掘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反思其现代性开拓的不足。首先,阐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涵;其次,揭示《平凡的世界》现代性的确立过程,主要包括群体现代化进程、个体位置追寻与确认...
关键词:群体现代化 个体价值确认 个体意识觉醒 
众声喧哗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之路——评贺麦晓《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1911-1937》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4期211-215,共5页阎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萨特的大众传播思想和媒体实践文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15BWW004;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介入语境中的文学生产及其叙事走向--二战时期中西方作家转型现象的比较研究"(13d127)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03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ofUOL)的贺麦晓(MichelHockx)教授出版了一部专著:《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1911—1937》( Questions ofStyle: Literary Societies and Literary Journals in Modern China, 19...
关键词:现代中国 文学期刊 文学社团 文学现代性 文体 众声喧哗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意象探讨
《语文建设》2015年第11Z期10-11,共2页苏芳芳 
本文通过对现代意象概念和起源的描述,分别就中国诗歌、小说和散文三种文学体裁中的意象的使用进行评析,其中举出了具体文学案例来详细说明,得出了"立象以尽意"是文学的常用手法,意象会使文学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说服力。
关键词:中国文学 现代意象 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