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

作品数:414被引量:28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华斌左鹏军解玉峰吴新雷傅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者常怡 仁者长寿 读蒋星煜新著《中国戏曲史钩沉》
《上海戏剧》2010年第11期51-53,共3页陈云发 
今年8月,我收到历史小说作家、戏曲史专家和史学家蒋星煜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题签新作《中国戏曲史钩沉》(上、下册),感到无比欣喜,也深深地被他的学问和精神所激励。
关键词:中国戏曲史 蒋星煜 钩沉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者 长寿 仁者 小说作家 
戚毕流芳续经典 江浙沪戚毕艺术传人经典剧目演出观感
《上海戏剧》2010年第6期46-46,共1页周锡山 
戚雅仙和毕春芳这对越剧“黄金搭档”,自1950年起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她们的高超艺术成就和多个经典剧目,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艺术成就 剧目演出 江浙沪 观感 传人 “黄金搭档” 1950年 中国戏曲史 
重现临川第一梦
《上海戏剧》2009年第3期42-42,共1页戴平 
玉茗风流四百年。四百年后,“上昆”将“临川四梦”排齐结集上演,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十分难得。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钗记》在近代从未被上演过,此举无疑是中国戏曲史上极有意义的一笔。
关键词:“临川四梦” 《紫钗记》 中国戏曲史 
戏曲研究与史学修养——读蒋星煜《中国戏曲史拾遗》
《上海戏剧》2005年第10期46-47,共2页姚品文 
打开蒋星煜《中国戏曲史拾遗》,按惯例先读序言.鄢化志的《代序》活画出蒋先生的人格与风格.当读到初登学界的进修学员们听蒋先生讲课时觉得似乎海阔天空,有些不着边际;读蒋先生著作时又发出先生何以总在"拾遗"、"补缺",不去写一部重量...
关键词:中国戏曲史 蒋星煜 拾遗 史学修养 戏曲研究 先生 重量级 
筱水招——我的第一个搭档
《上海戏剧》1994年第5期12-14,共3页高剑琳 
那天下午,天气热得出奇,我正在家里和两位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朋友聊天,忽然听到楼下有人喊叫电报,以为又有哪位南方的亲朋好友要来西安了,吩咐接机接车,代为安排食宿。翻开电报一看,没想到是南京越剧团打来的,通知我筱水招因癌症不治,竟...
关键词:越剧团 中国戏曲史 唏嘘不已 袁派 尹派 气热 竺水招 戚雅仙 尹桂芳 《白蛇传》 
复吴炳真貌 使粲花生辉——评戏曲专著《吴炳与粲花》
《上海戏剧》1992年第4期28-29,共2页哈九增 
作为晚明的一个剧作家,吴炳可以说是既幸运而又不幸。何以作出如此看似自相矛盾的判断呢?这源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先说吴炳的幸。吴炳一生创作传奇五种,全都留传了下来,且结集为《粲花五种曲》(吴炳其号为粲花斋主人,故后世俗称其作品...
关键词:架花 《牡丹亭》 石渠 中国戏曲史 花斋 还魂记 谭记儿 人物形象 杜丽娘 戏剧观 
我让陈西汀与吴小如“开打”——闲议“俞振飞是一个偶然”
《上海戏剧》1991年第6期18-19,共2页魏子晨 
京剧、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几百年的日月风华,造就几多风流人物?现代出了个俞振飞。俞振飞溶京昆于一炉,集百戏于一身,在长期的艺术实践里,逐步形成儒雅、秀逸、“书卷气”浓郁的风格,世称“俞派”。...
关键词:俞振飞 俞派 程相 中国戏曲史 江南曲 新蝴蝶梦 京昆 白淑贤 艺术实践 艺术之林 
戏曲的危机与生机被引量:1
《上海戏剧》1990年第6期16-18,共3页唐全贤 李家骅 
戏曲这几年来似乎自然没有从危机中走出来。素以“不愁嫁”著称的越剧,近年来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票房价值的胁迫。这一状况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想由此引出一个议而未决的题目:戏曲的危机与生机,作一点不成熟的探索。一其实,越剧的...
关键词:演出场次 艺术研究所 上海京剧院 中国戏曲史 《曹操与杨修》 周信芳 雪声剧团 袁雪芬 剧目建设 曹操与杨修 
《西厢记考证》序
《上海戏剧》1985年第4期47-48,共2页赵景深 
蒋星煜先生的《明刊本〈西厢记〉研究》,据今年十一月十五日《光明日报》的记载,已经荣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评奖委员会著作(1976-1983)奖,谨致庆祝。他继《明刊本〈西厢记〉研究》之后,现在又完成了《西厢记考证》。
关键词:明刊本 戏剧理论 中国戏曲史钩沉 评奖委员会 戏剧论 古典戏曲 张协状元 王实甫 续作 周昂 
淮海荷花——淮海戏简介被引量:1
《上海戏剧》1985年第1期30-,共1页苏怀世 
“天然去雕饬,淡水出芙蓉”。以荷花为戏花的淮海戏,是上海的近邻江苏省的一个比较年轻而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六大剧种之一。她诞生于清朝末年,成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之中,发源于伟大的淮海战役的淮海平原,流行于苏北的徐州、连云...
关键词:淮海实验剧团 音乐唱腔 艺术实践 联曲体 板腔体 实验小组 中国戏曲史 救国会 《白毛女》 皖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