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史

作品数:271被引量:25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陶文钊杨玉圣时殷弘徐国琦傅德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国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宣传与情报的共生:冷战前期中国香港美国新闻处对新中国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利用
《美国研究》2024年第5期139-159,8,共22页翟韬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冷战视野下的美国与香港、台湾关系(1949—1979)》(项目号:20BSS062)的阶段性成果。
冷战前期,美国新闻署以及其驻中国香港的美国新闻处对华进行了大量的情报工作。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美国和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对抗逐渐激烈,美国新闻署的对华情报工作总体发展趋势越来越重要,最后甚至超越了宣传工作本身,成为宣传部门...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冷战史 中美关系史 香港美国新闻处 宣传 对华情报 
后殖民视野下的中美舆论宣传战(1949~1951)被引量:1
《美国研究》2023年第1期138-160,8,共24页翟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冷战视野下的美国与香港、台湾关系(1949~1979)”(项目号:20BSS062)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宣传政策的方针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白皮书》展开,主要是诉说中美友谊、离间中苏关系。美国宣传机构主要通过其在华旗舰宣传期刊《今日美国》,从中美友谊、美国不是帝国主义、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美宣...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冷战史 中美关系史 舆论宣传战 《美中关系白皮书》 《今日美国》 后殖民主义 
从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到丁韪良的《万国公法》——近代中国国际法译介新探被引量:4
《美国研究》2022年第5期133-160,8,共29页闫行健 
美国驻普鲁士前大使、国际法学家亨利·惠顿的《国际法原理》一书在面世后的百年间(1836~1936),通过不断再版和修订,成为国际法学科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对国际法学科做出了持久性的贡献。由丁韪良翻译的该书的中译本《万国公法》影响巨...
关键词:美国历史 中美关系史 《万国公法》丁韪良 《国际法原理》亨利·惠顿 国际法 
1949年美国新闻人托马斯西藏之旅探析
《美国研究》2021年第6期84-101,M0005,M0006,共20页程早霞 王晓亭 李芳园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劳威尔·托马斯的西藏之旅与美国西藏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4AGJ002)、《美国政府解密涉藏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AGJ00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西方知识精英对中国西藏认知历史研究》(项目编号:20&ZD2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49年夏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评论员劳威尔·托马斯与他的儿子小劳威尔·托马斯一同入藏,成为新中国成立前最后进入拉萨的两位美国人。自称为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新闻人的托马斯在拉萨与达赖喇嘛及噶厦官员会面,搜集有关西藏政...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中美关系史 冷战 西藏 媒体 劳威尔·托马斯 
体育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被引量:8
《美国研究》2021年第3期13-27,5,共16页徐国琦 
本文通过分析留美幼童、基督教青年会,以及中国参加两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等案例,揭示这些由体育活动形成的中美共同经历,如何为"乒乓外交"的成功及中美两国人民交往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本文认为,体育的重要性在中美关系史中非常突出,...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中美关系史 共有历史 “乒乓外交” 体育 
“庚子事变”前后中国人对美情感的嬗变与清政府联美行动的受挫
《美国研究》2021年第2期129-147,7-8,共21页刘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美国驻华领事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C770027);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M6505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启动项目“美国在华领馆设置与中国近代化研究(1844~1950)”(项目批准号:2652018075)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庚子事变"前后,美国两次发布照会,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清朝官员对于美国的刻板印象使他们对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有诸多怀疑,待到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颁布之时,八国联军正逼近北京,呼吁"保全"中国的美国,让面...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中美关系史 中国对美认知 “门户开放” “东南互保” 联美行动 
从外交到移民——美国对中国“滞留”学生政策的转变分析(1948~1957)被引量:7
《美国研究》2020年第2期86-103,6,7,共20页任慈 梁茂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美国公共价值观悖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5JJD770006)的阶段性成果。
“滞留”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是冷战初期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在围绕其去留的反复较量中,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是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为满足其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中国留学生与中共的跨国政治联系直接影响了中国政府...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冷战史 中美关系史 移民外交 中国留学生 “滞留” 
从“国际史”到“共有的历史”——徐国琦教授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被引量:2
《美国研究》2020年第2期141-160,8,共21页伍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跨国视野中的旧金山大地震后中国城重建及其影响研究(1882~1915)”(项目编号:18BSS014)的阶段性成果。
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近期出版多部著作,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化和国家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徐国琦教授对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徐国琦教授通过中国对国际体育的参与,透视中...
关键词:美国历史 中美关系史 国际史 跨国史 “共有的历史” 徐国琦 
中美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从铁路华工谈起:美国铁路华工的追梦与圆梦--基于侨乡视角的考察被引量:1
《美国研究》2017年第6期9-39,共31页赵梅 
广东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广东侨乡的形成与发展”(GD13TW01-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依据侨乡新近发现的各种文献、文物,从侨乡的角度,考察淘金华工、铁路华工去美国追逐梦想的动因和移民机制,初步分析了华工出洋的成本与收益。详细讨论了他们梦想的内涵,他们带给家庭、家族、家乡的各种层面的变化,他们为...
关键词:美国社会与文化 中美关系史 铁路华工 侨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线华工与中美“共有的历史”被引量:3
《美国研究》2017年第6期40-62,共23页徐国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一万多名华工为美国远征军服务。本文根据收藏在中国、美国、法国等地的相关档案和文字资料,从"跨国史"和"共有的历史"的角度,对一战西线华工和美国远征军在欧洲战场的交集及其在中美关系中的意义等问题,进行...
关键词:美国社会与文化 美国历史 中美关系史 共有的历史 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线华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