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境遇

作品数:25被引量:3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初清华李东芳李松岳施军郭培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方丛刊》《阅读与写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兰亭集序》:人类生存境遇的深沉嗟叹
《语文教学研究》2022年第12期53-55,共3页余树财 
《兰亭集序》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深沉嗟叹:美好总难在,感叹乐事易逝;人生短无常,慨叹岂不痛哉;生命处窘境,悲叹千古同悲,品析这些这些充满深情的嗟叹,可以为解读《兰亭集序》打开另一扇窗。
关键词:《兰亭集序》 生存境遇 嗟叹 
《10 1/2章世界史》中的方舟神话与历史自觉观点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1期175-176,共2页刘禹铄 
郑州大学2019年“外国文学研究生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JSJY201927)阶段性成果。
巴恩斯的小说《10 1/2章世界史》用“挪亚方舟”作为贯穿整部人类历史的线索,重述方舟神话以阐述历史叙述与历史解读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说明历史受叙述的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干预和影响。小说强烈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叙述深刻怀疑...
关键词:巴恩斯 《101/2章世界史》 挪亚方舟 历史叙述 人类生存境遇 
人类生存境遇下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多维阐释被引量: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张月梅 张奎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17JD71004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SJGZ20190059);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JDXKTD2019009)。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明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从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由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都会经...
关键词:人类生存境遇 “三形态” 多维阐释 
《人类生存境遇中的莫比乌斯环》——浅析《暗恋桃花源》
《戏剧之家》2020年第3期89-89,共1页张瀚文 
理想与现实,是亘古以来追梦人与智者所思考的问题。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但不可否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人们是想强调理想的美好还是现实的残酷,大都将理想与现实分割开来,沉迷于乌托邦中不愿意被唤醒。本文根据影片《暗恋桃花...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 理想与现实 莫比乌斯环 
对人类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恒定电影主题
《电影评介》2018年第15期34-36,共3页李萌 
墨两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凭借处女作《爱情是狗娘》一举成名,随后的《21克》《通天塔》《鸟人》《荒野猎人》等影片都有不俗的表现。好口碑、高票房、多项大奖的取得无不彰显其不俗的艺术功力。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
关键词:电影主题 人类生存境遇 存在意义  人生意义 《通天塔》 《21克》 《鸟人》 
加尔各答的车厢:人类生存境遇的一抹剪影——关于《前方》的阅读体验
《新高考(语文学习)》2017年第11期40-43,共4页吴锐 
《前方》这篇课文是同学们学习阅读哲理散文的范本。哲理散文通常语言抽象、思想深刻,阅读起来有难度,所以引导同学们调动生活经验和人生思考去理解文本就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把抽象的语言具象化、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生活化的...
关键词:阅读体验 人类生存境遇 加尔各答 车厢 哲理散文 生活经验 人生思考 关键词句 
《1946》之于“去蔽的存在”
《艺术工作》2017年第4期50-51,共2页张燕楠 
《1946》是一部揭示人类生存境遇及未来命运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二战后中国政府遣返侵华日军及日本侨民的一段历史。画面上有数以百计的人物。王希奇先生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油画的透视原理,创造性的使用了多点透视与散点聚焦的技法,
关键词:去蔽 人类生存境遇 日本侨民 侵华日军 中国政府 二战后 革命性 创造性 
新评价
《新读写》2017年第7期64-64,共1页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将萨特存在主义内化,使这一思想与日本社会现实、乃至人类生存境遇发生深刻关联的一部成功之作。个体的苦难与觉醒投射出了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作家由此发出了对主体选择与责任的呼唤。
关键词:人类生存境遇 《个人的体验》 评价 萨特存在主义 大江健三郎 社会现实 普遍意义 主体选择 
光阴并非虚度——读帕瓦龙的诗
《江南(诗)》2015年第6期13-15,共3页杨海英 
在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科技和工业,其实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人类生存的这一困境,人文思想才是促进建立生态意识、进行人类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帕瓦龙以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维度审视人类生存...
关键词:诗歌 人类生存境遇 理想主义精神 全球性问题 生态危机 生态意识 人文思想 精神力量 
人类解放何以必要——马克思以人类生存境遇为着眼点的论证被引量:5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10期22-26,共5页刘同舫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14ZDA004)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对人类生存境遇认识深刻,认为人类在现代性和资本逻辑的生存格局中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三重困境:人与自然之间由于价值对立导致在物质变换过程中断裂;人在物化的社会关系中丧失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人的身体被...
关键词:马克思 生存境遇 人类解放 必要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