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舫

作品数:325被引量:233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类文明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际关系规则的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原则的确立
《浙江学刊》2025年第2期5-11,239,共8页刘同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4&ZD032)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国际关系规则演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性原则,蕴含面向未来的先进性和传承过往的延续性特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并在实践中以积极建构新...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认同 国际关系规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构性实践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4-12,157,共10页刘同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4&ZD032)阶段性成果。
资本全球化主导的世界历史诉诸资本增殖逻辑得以展开,资本的自由与劳动的不自由形成了鲜明对比和矛盾冲突,这一矛盾冲突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促使资本全球化的消退和劳动全球化的实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市民社会...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构性实践 资本全球化 劳动全球化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及其思想飞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12,197,共9页佘梅溪 刘同舫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B230207033)的阶段性成果。
青年马克思曾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但大学时代以后马克思思想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就一直处于潜隐状态。直至1844年底,马克思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分析了浪漫主义小说《巴黎的秘密》,再次与浪漫主义相遇。从这次相遇的情况来看,马克思同浪漫主...
关键词:马克思 浪漫主义 《巴黎的秘密》 《神圣家族》 实践观 
马克思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占有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4期110-117,160,共9页张乾 刘同舫 
2023年度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支持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中蕴含的‘文明辩证法’研究”(myjs2023-14)的阶段性成果。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改造自身与自然的力量,以确证和占有为切入点有利于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更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人类感觉力量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史共同构成马克思视野中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本质力量 感性对象性活动 确证 占有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5-21,228,229,共9页刘同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4&ZD032)。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
关键词:价值标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和合共生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与国际认同
《学术研究》2025年第3期1-7,共7页刘同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4&DA032)的阶段性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应对全球性发展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构想。在“新轴心时代”,全球文明呈现多元繁荣的发展态势,同时也表征为差异性文明的竞争和冲突,因而构建具有世界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破解当今世界政治与文...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轴心时代” 文化突破 国际认同 
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
《哲学动态》2025年第3期5-14,175,共11页刘同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编号24&ZD032)的阶段性成果。
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需要历史地看待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之间的主次转换关系。基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学界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动力问题存在“内部动力论”与“外部动力论”之争,即究竟是生产力诸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唯物史观意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周泉 刘同舫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文明意蕴及其世界意义研究”(24CKS03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课题“马克思悲喜剧叙事的历史哲学研究”(2024EZX001)。
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看,“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贯穿着社会结构变迁、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阐释维度,揭示了现实性、历史性和主体性的唯物史观原则。深刻理解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关系到能否在中...
关键词:制度建设 社会结构 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
《社会科学辑刊》2025年第1期40-47,F0002,共9页刘同舫 张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ZDA027)。
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研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有利于把握中国文化获得现代属性并重新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并非单向决定论,而是呈现为双向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把握生产...
关键词:生产方式 历史性变革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实践前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重创新
《历史评论》2025年第1期5-10,共6页刘同舫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交互的主体关系作为基本内容,在时间尺度体现为内蕴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差异性时间关系,在空间维度彰显为互为主体的交互性空间关系,超越了将对立的主体关系作为基本内容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关键词:世界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尺度 互为主体 空间维度 交互性 差异性 现在与未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