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者

作品数:554被引量:54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立行孙倩程波从丛程显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国文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方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蒋承勇《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166-168,共3页韩耀成 
关键词:西方文学 文化阐释 基督教文化 人文主义者 马文化 希伯来 传统 古希腊 凸显 理想 
论莎士比亚对基督教观念的反叛与回归被引量:3
《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43-49,共7页尹振球 
当我们沉浸于莎士比亚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并从中去追寻他的心灵轨迹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莎士比亚对基督教观念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这就是他对基督教观念表现出一种从反叛到回归的精神历程。本文想就此作一些有限的探讨。
关键词:莎士比亚 基督教观念 人文主义理想 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价值 人文主义者 悲剧创作 肯定人 奥瑟罗 主人公 
向上帝要回思想的巨人——哈姆莱特思想的再思考
《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40-44,共5页刘铁 
一、思考的巨人 哈姆莱特在莎士比亚创作中、乃至世界文学遗产中的位置,已毋庸置疑。但他何以独步文坛,傲视其前后,亦即哈姆莱特这一形象的不朽魅力究竟何在?汗牛充栋的评论对此则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准确把握哈姆莱特的本质特征,是正...
关键词: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 上帝 人的思想 本质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者 欧洲文学 复仇故事 
彼特拉克诗美学思想及其他被引量:6
《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85-90,共6页陆扬 
彼特拉克(Fracesco Petrarca 1304—1374)公认是第一位人文主义者,史称文艺复兴第一人。彼特拉克的经历与但丁极有相似处。1327年4月6日,他于阿维农圣克莱尔教堂第一次见到劳拉,这位漂亮的姑娘像但丁的贝雅特里齐一样,从此一泻如水策动...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诗美学 人文主义者 奥古斯丁 维吉尔 薄伽丘 美学思想 西塞罗 亚里士多德 拉丁文 
从欧玛尔·海亚姆的哲理诗看波斯文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93-98,共6页乔丽媛 
一人类早期信仰的最后归宿是以人为宗教取代自然宗教。而人为宗教一经与国家政权相融合,便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崇尚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的波斯古国,并没有亲手缔造出与帝国政权相适应的人为宗教,但勇敢剽悍的阿拉伯人却后来居上...
关键词: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精神 波斯文学 哲理诗 反宗教 阿拉伯人 人文主义者 信仰 爱情 相融 
英国人文主义的美学宣言——论锡德尼的《为诗辩护》被引量:7
《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50-55,10,共7页邱紫华 
一锡德尼是恩格斯所说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化巨人中的一个。作为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同时用笔和剑和封建反动力量进行战斗的。他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颇负声名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家。他担任...
关键词:锡德尼 人文主义者 柏拉图 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诗歌 英国戏剧 文艺理论家 古典戏剧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化”之精髓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2期131-134,138,共5页姜超 
一自从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莎士比亚化”这个著名的命题以来,它一直是进步戏剧家所关心的和戏剧实践有密切关系的一个问题。在我国一些论著中,往往把“莎士比亚化”归结为以下四点内容: 一、真实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
关键词: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作品 性格冲突 资本主义 人文主义者 哈姆雷特 社会各阶层 戏剧家 类型化 夏洛克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被引量:4
《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1期34-38,共5页李鸿泉 
莎士比亚在他的三十七部剧作中,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八位女性。作者的妇女观,一个人文主义者世界观的矛盾及其理想的光芒与破灭,就隐现在这些妇女的命运之中。有人说莎士比亚是突出女性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在他的剧作中,女性总是十分...
关键词: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 重要作用 人文主义者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世界观 妇女观 解决 
纪念奥地利著名作家斯特凡·茨威格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第1期139-140,共2页关山 
去年11月28日是著名的德语作家斯特凡·茨威格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881年,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资产阶级家庭,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离里约热内卢不远的佩特罗普利斯的住所里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六十岁.托马斯·曼曾经说过:"
关键词:茨威格 十六世纪 人文主义者 传记作家 资产阶级 罗曼·罗兰 托马斯 德语 普拉特 住所 
《哈姆莱特》剧中两问题的再商榷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2期121-125,64,共6页张崇鼎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那段脍灸人口的独白,开篇To beor not to be曾使不少译人旬月踟蹰。人们对这领括全段的六个英语词提出不同译文,但表达的中心思想多为“生死何去何从”。有人认为“干还是不干”或“
关键词: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奥菲利娅 人文主义理想 译文 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思想 评论文章 亚历山大 行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